全媒體記者 胡洋
近日,在白居寺大橋上游400米位置的入長江雨洪排口處,區生態環境監測站工程師劉峰利正手持水質采樣器,對排口監測取樣。
據了解,該處排口收水范圍為建勝鎮四勝村9社集資樓、建勝鎮建新社區陳家壩新街71號、72號、74號樓,以及茄子溪街道濱江社區、藝渡創產業園等片區城鎮雨水。“這種排污口監測,我們采取‘不定期抽檢+常態化巡查’的方式,保證時段全覆蓋。”區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證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零死角”,大渡口區將無人機巡查與人員現場踏勘相結合,形成了“人機共治”的新格局。
為保護長江的秀美生態,推進大渡口區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2021年9月,區生態環境局開展大渡口區長江入河排口溯源及整治工作,對入河排污口進行排查整治,有序推進現場排查、監測、精準溯源等各階段任務。截至目前,大渡口區已完成79個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命名、編碼工作,樹立排污口標志牌9個,其中包括7個工業排污口,2個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同時,全面摸清掌握了各類排污口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最終形成《重慶市大渡口區長江入河排口溯源及整治方案》。
與此同時,大渡口區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的要求,對境內入河排污口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分類推動問題排口整治;對于工業企業類排口,采取督導工業企業污水達標排放、深度處理等措施,進一步削減水污染物排放量;對于城鎮雨水類排口,采取新建截污干管、雨污水管網改造、排口規范清理等相關措施,切實解決污水直排問題。
去年4月,區生態環境局組織相關單位進行排污口銷號工作,持續督促指導問題整改責任單位按照“一口一策”要求推進問題整改,累計投入1014萬元開展問題排口整治工作。去年11月,區生態環境局按照“有口皆查”的原則啟動全區次級河流排查溯源及監測工作。數據顯示,大渡口區79個長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銷號76個,整治銷號率達到96.2%。接下來,區生態環境局將持續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工作,組織開展次級河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提升入河排污口智慧監管水平,實現入河排污口規范管理、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