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深入貫徹
“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
堅持走預防治理之路
力抓“研判會商、隱患排查、
預警叫應、轉移避險”等關鍵環節
著力日常和臨災風險隱患排查
健全“44NN”分段分級分層分類預警響應機制
(4段遞進預警,4級應急響應,
N類行業場景,N層任務事項)
強化災前災中避險轉移安置
全鏈條開展災害風險隱患識別處置工作
取得良好效果
日前
重慶7起成功避險案例
被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火災綜合防治司
作為典型案例
予以肯定并通報表揚
01
10月22日18時,云陽縣盤龍街道柳橋社區群測群防員溫紅星在巡查時,發現轄區內岳家蹬危巖帶局部出現崩塌掉塊跡象,立即將情況報告盤龍街道辦事處。接報后,盤龍街道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快速響應,組織干部及時到點進行應急處置,對受威脅群眾6戶13人進行提前撤離并妥善安置。
危巖體全貌
同時,對周邊區域居民進行防災避險安全宣傳,在危險區范圍拉設警戒線,落實專人24小時值班值守,嚴防撤離人員私自返回,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安置群眾、開展宣傳照片
房屋垮塌現場
23日13時許,岳家蹬危巖帶部分區域出現巖體崩塌,崩塌巖體方量約450立方米,造成1間房屋垮塌及村道受損。因提前轉移群眾,無人員傷亡。
02
7月13日20時,江津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啟動區級地質災害Ⅲ級應急響應。
14日1時,珞璜鎮順江社區書記蘇治偉、生產隊長兼網格員代均在雨中巡查時,發現順江社區16社(木家溝)鐘光明屋后有垮塌變形跡象,于是立即上報珞璜鎮政府,并通知駐守地質工程師王小龍、陳斌進行現場核查。
各相關部門及時趕赴現場,綜合研判認為,現場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立即將1戶3人轉移安置到賓館,并劃定危險區,設置警戒線,防止人員進入。
泥石流全景照
泥石流損毀房屋
人員撤離后約1小時,現場發生泥石流,沖毀房屋2間。由于處置及時、提前轉移,無人員傷亡。
03
7月10日,武隆區芙蓉街道東山村支部書記、地防員譚云學在風險隱患排查時發現,東山村陳家灣組紅春坪處房屋后側邊坡出現垮塌險情,于是立即上報。
滑坡全貌
武隆區抗震救災和地質災害防治救援指揮部接報后,立即組織相關部門和芙蓉街道,成立現場搶險救援指導工作組,趕赴現場,緊急撤離受威脅的4 戶10人,做好“五有”安置保障和思想疏導工作,嚴防回流。同時劃定危險區范圍,設立警戒線和警示標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落實專人24 小時值守、開展監測巡視,遇險及時處置。
房屋后墻壁受損破壞
設置警戒標志
之后,立即納入2024年國債搬遷避讓項目,對受威脅群眾實施永久避險搬遷。因報送及時、處置果斷,無人員傷亡。
04
彭水縣采取“人防+技防”方式,開展地災隱患點日常和臨災監測。7月12日4時39分,彭水縣普子鎮大灘滑坡監測設備發出紅色告警信息。
大灘監測設備布置圖
大灘滑坡
4時54分,豆地灣滑坡監測設備發出橙色告警信息。駐守地質工程師林細克發現情況后,立即將兩處險情通知普子鎮政府。經會商研判后,認為兩地出現滑塌概率較大,立即組織大灘受威脅的17戶60人、豆地灣受威脅的8戶24人立即撤離。
5時30分,大灘發生局部滑塌,造成滑坡中后部村道堵塞和3棟房屋嚴重受損。
豆地灣監測設備布置圖
豆地灣滑坡導致房屋受損
豆地灣滑坡全貌
6時30分,豆地灣發生滑坡,造成1間房屋嚴重受損。因組織撤離及時,無人員傷亡。
05
7月11日20時,石柱縣萬朝鎮萬康村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劉威夜間巡查時,發現大塘公路路段出現下陷,有滑坡跡象,立即向萬朝鎮政府、縣應急管理局和縣規劃自然資源局報告了相關情況。通過鳴鑼方式立即通知公路下面的樟林溝大院居民撤離。
萬康村興星組泥石流現場鳥瞰圖
居民們迅速啟動“十戶聯防預警機制”,在30分鐘內互幫互助將可能受威脅的5戶11人全部撤離危險區域。7月12日9時30分,該地突發泥石流,造成2間房屋垮塌、7間房屋受損,因及時避險轉移,無人員傷亡。
萬康村興星組泥石流損毀房屋
06
7月14日11時40分,巫山縣銅鼓鎮青松村6組村民唐朝西騎摩托車經過巫山縣銅鼓鎮青松村6組大拐滑坡附近,發現道路局部變形,立即將現場情況報告給村綜合服務專干熊少清。熊少清第一時間上報。
滑坡全貌
鎮政府接報后,立即組織駐守地質工程師王忠凌會同銅鼓鎮相關人員趕赴現場核實,發現滑坡持續變形。
滑坡鳥瞰圖
滑坡局部
12時30分,滑坡局部出現強烈變形,道路垮塌。銅鼓鎮立即緊急轉移受威脅群眾22戶42人。7月14日,滑坡發生,損毀房屋2棟、道路300米。因該地居民防災意識強,鎮村干部提前轉移群眾,無人員傷亡。
現場處置
07
7月10日,忠縣出現連續強降雨。11日5時,忠縣將地質災害Ⅳ級應急響應升級為Ⅲ級應急響應。7時,縣應急管理局組織氣象、水利、規資部門召開會商研判會,要求各鄉鎮(街道)嚴格落實巡查排查、監測預警和主動避讓工作。
滑坡全貌
14時,涂井鄉村鎮建設服務中心謝云峰帶領賈古村村社干部巡查排查時,發現該村墳當門公路有裂紋,路旁土層有裂縫,可能發生滑坡,于是立即向鄉政府報告。鄉政府隨即將情況上報至縣應急管理局。縣應急管理局求立即要求轉移安置受威脅村民,并對現場設置警示標志。
房屋垮塌
14時30分,涂井鄉政府將滑坡區域內12戶49人(常住居民8戶20人)轉移安置到賈古村村委會,并做好“五有”保障和群眾安撫工作。
轉移安置群眾
13日15時25分,該處出現整體滑動,造成2棟房屋倒塌、1棟房屋受損,約130米公路受損。因提前避險轉移,無人員傷亡。
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火災綜合防治司指出,這是7起典型的基層干部群眾敏銳發現災害征兆、干群協同避險避災的成功案例。2024年汛期,重慶市有效應對18次強降水過程,組織10.7萬人次避險轉移,避免848人因災傷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山體滑坡有哪些征兆?
遭遇山體滑坡時如何避險自救?
一起來看
??????
連續降雨易引發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災害發生有何前兆?
如何避險自護?
這些知識要牢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