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之所以被稱為“元宵”,是因為正月是元月,夜就是“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因此就稱為元宵節。
????作為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自古以來元宵節就有著極具豐富的內涵,出門賞月、放花燈、猜燈謎、吃元宵……元宵節的習俗可謂是數不勝數。當然,對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甚至是不同的個人來說,如何度過元宵佳節,都有這自己的選擇,如今,大家基本上都能借助網絡,讓元宵節過得更具有魅力。
????元宵節,顧名思義,當然是得全家人在一起吃元宵,象征著團團圓圓、和諧共處,有意思的是,前2天在網絡上看到了一篇關于元宵與湯圓的歷史溯源,里面提到了元宵又名“圓子”、“元寶”,起源于北方。由《大明一統賦》、《平園續稿》等記載可見,元宵是在宋元時期被定為元宵節應節食品,據傳袁世凱時期曾改名“湯圓”。一般北方人只在元宵節吃元宵。而湯圓又名“湯團”,因在鍋里煮時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起源于南方。據《酌中志》所述,南方將此糯米團似的“元宵”稱為“湯圓”,于南宋“明州”(今寧波)興起。南方人常在冬至、小年、除夕、元宵等節日吃湯圓慶祝。此外,網絡上有的文章也提到了湯圓和元宵的做法不同的區別,湯圓是“包”出來的,表皮光滑黏糯。湯圓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熱水或冷水,和成粉團,然后把各種餡心包進去,搓成圓圓的。而元宵是“滾”出來的,表皮干燥松軟。元宵是要先做好固體的餡兒切成小塊兒,蘸上水,然后在放滿生糯米粉的篩漏上搖啊搖啊搖,邊搖邊撒點兒水,等餡兒全滾上粉滾成圓球。不管怎么說,凡此種種,既傳播了知識,也更加烘托了節日的濃厚氛圍。
????就如許多其他的傳統節日一樣,借助網絡的力量,元宵節也變得更流行、更具有魅力起來,“抖音”等小視頻APP和其他網絡直播平臺上,網友們也紛紛曬出了自己當地獨特的節日風俗;不少軟件也開發了元宵節互動游戲、線上猜燈謎等,網友們還通過朋友圈曬圖曬視頻分享,通過網絡社交平臺互相問候,網絡讓千里之外的人們“共度佳節”有了更為便捷的平臺。
????網絡,讓元宵節更具魅力,網絡也讓真情真心有了更好的顯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線上線下的聯動,讓我們這元宵佳節的美好時刻,一起見證流光溢彩的盛世光景。(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