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受全國各地重視,但是大部分地區的風俗是差不多的,在元宵節吃湯圓、包元宵、猜燈謎等,但你知道嗎?各地也仍是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一些“冷門”的傳統習俗及地方美食。
????走百病,又稱“游百病”“散百病”等,是明清以來北方的傳統民俗文化,多在正月十五日進行。所以一些地方還將這樣的習俗在元宵節當天開展。婦女們當天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午夜,始歸。德州婦女登上南城門,走到大寺閣,俗諺:“爬爬城,不腰疼”。據說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該習俗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了。
????逐鼠這項傳統習俗主要是針對家中養蠶的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咒罵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說起元宵節的習俗,大家一般都會想到吃湯圓、賞花燈,然而還有一種習俗是從漢朝就流傳至今,那就是正月十五點豆面燈。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燈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闔家幸福,家業興旺。
????在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贊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镲等。
????在元宵佳節期間,各地習俗豐富多彩,還具有一些歷史沉淀。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你了解多少?在元宵節期間除了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外,可以帶著你的家人及孩子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文化,不過元宵更重要的意義還是離不開“團團圓圓、吉祥如意”,請再忙也放下手中的事,給父母至親朋友一聲最誠摯的問候。(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