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午日節、夏五、重五等,為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但端午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假日,如今在快節奏的生活下卻漸漸被人們淡化,現在大多數人對端午的理解或許就是三天小長假或者粽子節。傳統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很多端午習俗也漸漸被人遺忘,但我們的端午并不僅僅只有三天小長假,還有我們流傳千年的文化習俗。
????食粽子
????端午食粽或許是端午節大家最熟悉的習俗之一,相傳吃粽子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為防止魚龍蝦蟹啃食屈原身體,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人們見后紛紛仿效,漸漸流傳下來有了今天端午食粽的習俗。
????賽龍舟
????關于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當地人民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流傳至今賽龍舟也被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跳鐘馗
????端午節也被人稱為驅邪辟毒的節日。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南派跳鐘馗”,起源于宋元時期,盛于明清之際,每年端午節,在古徽州歙縣的堨田村、上朱村、雄村、漁梁村都會舉行“跳鐘馗”活動,以求賜福鎮宅,保佑平安。
????佩香囊
????傳說古時候每年的四、五月間各種蟲害、瘟疫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神仙發現天下人有善有惡,便懲惡護善,掏出五色香袋對善良的人說:每年五月初五,你們同家里的小孩戴上它,“身上戴香包,門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流傳至今每年端午大人們都會為小孩佩香囊以避邪驅瘟。
????其實端午的習俗還有很多,掛菖蒲、掛蒿草、掛艾葉和薰蒼術、白芷以及喝雄黃酒等等,但大量的傳統習俗被快節奏的生活掩蓋,讓我們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光彩。中華文明流傳數千年,數不盡的文化底蘊等待著我們去感受,我們應該記住我們的傳統。(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