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在全區科技創新大會上強調
持續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水平
為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貢獻大渡口力量
(全媒體記者 羅超)9月25日,全區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區委書記張果參加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細化落實市委六屆七次全會和全市科技創新大會部署要求,進一步凝聚科技創新強大合力,以做強企業主體和人才支撐為抓手,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突出人工智能和深化改革“雙輪驅動”,持續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水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注入強勁動能,在全市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展現大渡口新作為。
市科技局副局長蒲驥出席;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張濤主持,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孟德華,區政協主席劉德毅,區委副書記鐘渝,區委常委,有關區領導參加。
會議傳達全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出席領導為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獎的企業頒發獲獎證書。會議聽取全區科技創新有關情況匯報,區經濟信息委、國際復材、三峰環境、中元匯吉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張果在講話中代表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向獲獎企業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今年以來,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緊扣市委、市政府關于科技創新的部署要求,積極融入全市“416”科技創新布局,堅持創新致勝、人才引領,啟動實施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綜合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產業創新水平明顯提高,企業創新主體活力迸發,科技創新生態不斷優化,創新人才集聚態勢向好,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張果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全區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科技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深刻領會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關鍵舉措、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的改革任務、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重要支撐,深刻領會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以實干實績實效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張果強調,要著力提升區域創新能級,高標準規劃打造“建橋—天安”科創走廊,聚力建設建橋C區拓展區創新中心,加快形成空間集中、產業集群、創新集成的區域創新格局;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計劃,大力培育科技領軍企業,持續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全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著力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堅持“產業出題、科技答題”,完善“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專業指導”研發投入體系,組織企業開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創新龍頭企業參與“揭榜掛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做大研發投入增量。要著力塑造產業發展優勢,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扶持力度,全面實施傳統產業“智改數轉”行動,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牽引“四側”協同、促進“四鏈”融合,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大力引進智能制造裝備、工業機器人等項目,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要著力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建強創新人才隊伍,優化人才激勵使用和服務保障體系,深化科技金融改革,用好種子投資基金,引導金融資源要素向優質科技創新領域傾斜,積極融入川渝融合創新發展大局,深化共建協同創新孵化轉化平臺,做優“成華—義渡”科創賽品牌。要著力強化AI賦能創新,落實全市“人工智能+”行動計劃,增強人工智能科創能力,圍繞智慧醫療裝備、低空飛行器等產業領域,加快培育AI特色融合產業,加速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大腦建設,提速構建AI賦能“政產學研用金算云”融合創新生態。張果強調,要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構建多跨協同、上下貫通的工作體系,強化統籌協調,加強運行調度,及時研究解決堵點難點問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講好大渡口創新故事,推進科普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院壩,在全社會營造謀創新、抓創新、促創新的濃厚氛圍。
蒲驥對大渡口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要深刻領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意義,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趨勢,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部署,著力增強策源功能,持續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著力強鏈補鏈延鏈擴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著力強化科技賦能、創新驅動,塑造產業集群發展新優勢;著力打造一流生態,加快集聚創新資源要素;著力深化融合互促,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引領科技創新效能。市科技局將積極助力大渡口區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助推大渡口在創新平臺影響力、關鍵產業鏈控制力、產業集群競爭力、創新資源集聚力、人工智能發展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更大成效。
區級各部門單位,各鎮街,區屬國有企業負責人;重慶市科技進步獎獲獎企業、全區規上工業企業負責人;金融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代表負責人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