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涵菓
近日,重慶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會議宣讀了2024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其中,大渡口區企業參與的8個項目榜上有名,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創下歷史最好成績。
獲獎項目涵蓋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多個前沿領域,充分展現了大渡口區多元化科技創新的豐碩成果。分別是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風渡新材料有限公司參與的“超大型高模量玻璃纖維風電葉片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參與的“新能源汽車齒輪精密磨削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重慶科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參與的“燒傷創面精準診治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寶武特冶航研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的“抗疲勞高彈性穩定性合金材料開發及應用”項目;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合成油脂分公司參與的“端裝備極端環境尖端潤滑材料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的“大跨空間結構施工過程精細化狀態分析與控制技術”項目;重慶三峰卡萬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參與的“高溫耐腐蝕材料智能熔敷成套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重慶市弘鼎圣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的“人工智能驅動一維納米金屬材料精準合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
目前,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參與的“新能源汽車齒輪精密磨削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已得到良好應用,通過精確控制齒輪加工過程中的熱變形及表面微觀形貌,提高了齒輪的尺寸穩定性和疲勞壽命,成功突破高性能齒輪批量精密加工的瓶頸,解決了加工精度不穩定、噪聲控制難、壽命衰減快等關鍵問題;寶武特冶航研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的“抗疲勞高彈性穩定性合金材料開發及應用”項目形成了從材料研發、元件成型、性能表征到考核應用的完整創新鏈,突破了重大裝備用高彈性穩定性、高疲勞壽命彈性合金與元件制備系列關鍵技術,滿足了高輻射、寬溫域、動載荷、強振動等嚴苛服役條件下對產品疲勞壽命和彈性穩定性的要求,實現了產品在國家重大裝備和重大工程的推廣應用……
與去年僅1個項目獲獎相比,大渡口獲獎數增加至8項,同比增長7倍,大渡口企業牽頭和參與的項目快速增加,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凸顯。從“1”到“8”,大渡口靠什么實現創新跨越?
精準梯度培育,創新主體持續壯大。構建創新企業“森林體系”——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苗木”,以高新技術企業為“喬木”,以領軍企業為“參天大樹”,形成層次分明、共生共榮的創新生態,改變了“撒胡椒面”式的粗放管理。同時,建立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切實抓好小微科技企業孵化、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加大智慧醫療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科技企業培育力度。今年,全區已新入庫科技型企業187家,累計達972家。
強化項目攻堅,推動重點領域突破。區科技局圍繞全區“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積極推動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助力企業在關鍵領域技術攻關實現重大突破。今年以來,全區科技企業呈現“大項目引領前沿、多項目全面開花”的良好態勢,中元匯吉“全光譜流式細胞儀”入圍市科技局“2025年智慧醫療裝備與前沿技術”重大專項立項;寶特航研“高屈強耐疲勞特種合金及精密無縫航空管研發及應用”等3個項目獲2025年度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重點專項立項……
優化生態,營造一流“創新”氣候。區科技局主動扮演“紅娘”角色,精準對接高校科研資源與企業實際需求,有效破解了中小企業研發能力有限的瓶頸。同時,從政策、人才、金融、數字化等多維度發力,為中元匯吉、寶特航研等企業兌現及申報人才補貼155萬元,全面貫通市級“智匯攻關”等應用,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從“1”到“8”的跨越,答案藏在區科技局精準施策、深耕服務的系列組合拳中。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為大渡口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科技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