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李潤梅
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提出,要著力推動城市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深化全域城市環境治理攻堅,推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塑造全市域整體大美格局。
大渡口區緊扣市委六屆七次全會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體推進“九治”攻堅,深化全域環境治理,推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抓好工業節能降碳,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全面塑造綠色低碳整體大美的山水都市新風貌。
一體推進“九治”攻堅
初秋清晨,跳磴河畔,微風輕撫。市民們沿著健身步道輕松散步,老人們在觀景亭休憩聊天,孩童們在草坪上嬉戲追逐。不遠處,幾位攝影愛好者正舉著手機,記錄著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致。
誰曾想到,這條曾經令人頭痛的“黑臭河”,經過系統生態修復,逐步恢復了水清景美、魚翔淺底的生動景象,成為深受市民、游客青睞的“打卡地”。而跳磴河的蝶變還在持續中……
這是大渡口區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
“大渡口區以‘九治’為重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區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區深入實施環境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一體化推進“九治”攻堅,扎實做好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嚴格執行長江“十年禁漁”規定,全面筑牢生態屏障。
比如,在“治水”攻堅戰中,大渡口區以雨污水管網整治和入河排污口治理為重點,通過建立排污口動態監管臺賬,持續加強重點排污口監督管理,同時全力推進雨污水管網改造,同步啟動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大九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等項目。在“治氣”工作中,大渡口區也打出一系列“組合拳”,針對老舊車尾氣污染開展“以舊換新”補貼活動,推動加油站完成三級油氣回收處理改造,持續強化控排、控車、控塵、控燒、禁燃“四控一禁”工作體系。在“治廢治塑”方面,大渡口區全力推動“無廢城市細胞”建設,實現重點企業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環境監管全覆蓋,積極開展“白色污染”減量行動,全鏈條全環節推進塑料污染治理……
今年上半年,大渡口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到139天,長江干流大渡口段水質保持Ⅱ類,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城鄉黑臭水體消除率均保持100%,全區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達標,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正午時分,陽光正好。建橋工業園區,海康威視科技公司廠房屋頂上,數千塊藍色光伏面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這是該企業充分利用“屋頂資源”,通過鋪設光伏組件進行太陽能發電,帶動企業電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以此實現每年發電量約260萬千瓦時,節省標準煤930噸,減排二氧化碳2600噸。
這也是建橋工業園區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以“含綠量”提升經濟增長“含金量”的寫照。該園區先后獲得“重慶市首個園林式工業園區”“中國綠色低碳示范園區”等多項殊榮,2023年4月入選重慶市首批近零碳園區建設試點。
“綠色低碳轉型,是破解發展與保護矛盾的‘關鍵鑰匙’。”區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大渡口區持續深化傳統產業“智改數改綠色化”轉型,鞏固建橋工業園區“綠色園區”建設成效,大力創建綠色工廠,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綠色生產力。
今年9月2日,市經濟信息委公示2025年度市級綠色工廠、市級綠色工業園區名單,大渡口區企業重慶雙標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重慶利德工業制造有限公司入選綠色工廠。此前,大渡口區已有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海康威視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長征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等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重慶三峰卡萬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重慶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重慶華美電力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等市級綠色工廠4家。
與此同時,大渡口區還通過“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化裝備普及”“機器換人”“信息系統集成”“上云上平臺”等引導,采取“項目摸排+專家診斷+精準培訓”的方式,持續推動轄區企業實施智能化轉型升級。截至目前,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81個,2個項目列入重慶市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項目,建成先進級智能工廠3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9個,8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
在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大渡口區不斷夯實城市低碳發展底座,完善綠色出行網絡,推進“光盤行動”,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強化綠色低碳理念宣傳,營造全社會資源節約的濃厚氛圍。
塑造全域大美格局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大濱路葛老溪段熱鬧起來,大家賞夜景、聊家常,陶醉在輕松愜意的氛圍中。“現在這里不但環境美,還親江近水。一到傍晚,來這里休閑的人特別多,我們一家經常來這里露營。”市民王俐親眼見證了大渡口“兩江四岸”風貌治理和顏值提升。
過去,這處江岸是一片荒灘,植被雜亂,江邊是水泥護岸擋墻,岸上還有碼頭和木材堆場。“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葛老溪段項目啟動后,通過拆除擋墻和碼頭、修復江岸生態、植入音樂元素等舉措,讓這里變成了一個集運動健身、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濱江生態空間。
當前,大渡口正以整體規劃為引領、以設計建設為核心、以精細治理為支撐,統籌老城和新城、城市和鄉村,深度挖掘自然環境、風貌景觀、特色文化,推動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加快建設“聞者向往、來者留戀、居者自豪”的美麗大渡口。
在區委十三屆十次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全域提升城市顏值,著眼打造產城景融合、山水園一體的城市風貌,構建“漁秋浩—葛老溪—茄子溪—釣魚嘴”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濱江風景線、“工業遺產+崖江生態+青年創藝”三位一體鋼花片區美麗都市風貌展示區、“都市田園+產村融合+數智賦能”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等標志性大場景,大力實施城市微景觀改造提升,實現“點上精致、線上出彩、整體大美”。
一幅綠色低碳整體大美的山水都市畫卷正在大渡口大地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