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朱娟
近日,北京商場將母嬰室升級為育嬰室,某購物中心設立“父嬰室”的消息刷屏網絡。這一現象并非個例,此前上海、深圳等地的商場也出現了類似設施。“父嬰室”這方小小的空間,改變了寶爸帶娃“無地容身”的窘境,藏著城市服務的溫度,更裝著育兒觀念的大變革。
“父嬰室”走紅:需求催生的必然結果
別再調侃“爸爸帶娃活著就好”,當寶爸想認真照顧孩子,卻連個換尿布的干凈地方都找不到,才是真的尷尬!過去,公共場所的母嬰室通常會標示或默認“男士止步”,寶爸獨自帶娃出門,只能在衛生間“將就”,在樓道里“湊合”——孩子哭鬧不停,自己手忙腳亂,旁人還投來異樣目光,這樣的“狼狽”,不少寶爸都深有體會。
“父嬰室”的出現,恰是“雪中送炭”。它不是憑空冒出來的“新鮮玩意兒”,而是千萬家庭需求堆出來的“剛需”。就像有寶爸說的:“以前帶娃出門像‘闖關’,現在有了‘父嬰室’,終于能挺直腰桿好好照顧孩子。”這種需求的響應,在大渡口也有體現。據悉,大渡口目前已在大型商業中心、醫院、景區等公共場所建成近30個標準化母嬰設施,在此基礎上,部分商場已開始在母嬰室旁增設簡易的寶爸照料空間。
“父嬰室”意義:打破傳統育兒觀念枷鎖
千萬別以為“父嬰室”只是多了個物理空間,它更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傳統育兒觀念的“枷鎖”!過去總有人說“帶娃是媽媽的天職”,仿佛爸爸參與育兒只是“搭把手”,可育兒從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戰場”。
“父嬰室”用最實在的方式告訴所有人:寶爸帶娃不是“分外事”,而是“分內責”。當寶爸在“父嬰室”里熟練地換尿布、沖奶粉,當商場里的父嬰室成了“寶爸打卡點”,那些“男主外女主內”的老觀念正在悄然崩塌。它糾正的不只是“媽媽專屬帶娃”的刻板印象,更給了寶爸“被認可”的底氣——原來,他們也能把娃娃照顧得井井有條,原來,他們的育兒付出值得被看見、被尊重。
“父嬰室”推廣:找對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父嬰室”推廣也有現實難題。有的商場空間小難辟獨立房間,網友嫌“父嬰室”命名刻意,更青睞“親子室”這類中性名。
但解決寶爸“無室可進”,并非只有一條路可走。空間有限就搞“共享+隔間”,外場共用沖奶、儲物區,內部分間保隱私;怕命名刻意就用“育嬰室”“親子照料室”,重點配齊溫奶器、護理臺等“硬設施”;再在車站、公園多設“親子友好”標識——把這些細節做透,才能讓寶爸帶娃“走得順、不犯愁”。
說到底,“父嬰室”的核心從不是名字或面積,而是讓寶爸從“站在室外看”變成“走進室里干”。當每個寶爸帶娃能從容,每個家庭出門不發愁,這樣的城市,才夠溫暖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