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羅超
建立人力資源信息庫,為求職者精準匹配崗位;打造智慧養老試點,守護獨居老人健康安全;建立基層智治平臺,快速處理一線各類事項……



今年以來,大渡口聚力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目標任務,狠抓工作落地落實,以“智慧”賦能,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云端”促進就業
“幸虧有了這個證,不然工作現在還沒有著落!”日前,建勝鎮百佳園社區居民唐桂萍拿著剛考的證件說。孩子進入小學讀書,她就想找一份既不耽誤接送孩子還能補貼家用的工作,但一直沒有合適的。
直到她參加“義渡”數字零工市場聯合培訓機構舉辦的中式面點師培訓,才圓了“就業夢”。在零工市場的推薦下,她每周固定為三家單位提供面點制作服務。
“企業用工信息與求職者信息不匹配,是阻礙高效就業的一道難題。”區就業和人才中心負責人稱,通過數字賦能建立人力資源信息庫,為求職者精準匹配崗位,破解存在的問題。目前,全區已累計歸集16萬條人力資源信息。
今年來,大渡口推出“網絡招聘會”等8場云招聘活動,吸引在線瀏覽超200萬人次,接收簡歷約4000份;推出“互聯網+”就業服務,全面實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申領等業務掌上辦、網上辦,辦件量達到5.47萬件……
除了助力找工作外,大渡口還以“智慧”賦能,高標準高效率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在雙山片區,3個體育公園、14個戶外健身點及5公里健身步道豐富了“打卡點”,16所幼兒園、3所小學組成“教育矩陣”,重鋼總醫院、鄉鎮衛生院與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織成“健康網”……在這里,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圈”出了居民家門口的幸福。
“科技”守護安全
成立于1962年的躍進村街道,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老街區,老年人口多是一大特點。居家安全難保障、突發狀況難發現、緊急救援難及時是獨居老人養老的三個常見痛點。
如何利用科技守護老人日常安全,更好應對老齡化?今年5月,街道率先篩選部分家庭作為首批智慧養老試點,創新引入“摔倒報警器、體征監測儀、煙感報警器”三類智能設備,構建智慧養老安全體系。
床頭的體征監測儀實時記錄心率與呼吸頻率,并同步數據,家人和社區工作者能及時掌握身體狀況……83歲的獨居老人向運吉便是受益者之一。一旦數據異常,系統就會自動上傳預警信息至智慧養老管理平臺。
試點運行后不久,智能設備就幫了向運吉大忙。“當時我在廚房燒了一壺水,到客廳后一不小心睡著了。”向運吉說,沸騰的水溢出來澆滅燃氣灶,觸發了煙霧報警器,社區工作人員立即上門進行了處置。
6000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用“惠新碼”打通服務通道,不僅出入小區免登記,還能一鍵獲取就業指導、互助保障等20余項功能;八橋鎮萬有社區電梯裝上“火眼金睛”,AI智能識別技術能精準識別電動車,全力保障安全……在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過程中,大渡口聚焦醫療、教育、出行、文體等民生熱點問題,扎扎實實辦好民生實事,全力增進民生福祉。
“智慧”提升品質
“小區旁邊空地有人在焚燒垃圾!”九宮廟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街道基層智治平臺跳出一條上報信息。對應詳情欄里,拍照留存證據,違規行為等信息一目了然。
工作人員迅速將信息同步至“執法+監督”數字應用,并快速派單。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查處,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
高效執法得益于大渡口推行的“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如今,西派宸樾小區旁邊的空地上種植了不少花草樹木,居民王杰平高興地說:“事情處理實在太快了,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智慧’給生活品質提升帶來的好處。”
改革后,大渡口設置城市管理、生態環保等5支區級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在每個鎮街設立一支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將多個部門的行政執法權下放到鎮街。目前,全區基層執法人員數量增加了47%,執法人員活躍度增長了85%,遇到違法問題,鎮街執法隊伍可以快速處理。
如今,大渡口已實現燃氣、供水、排水、油氣長輸四類管線孿生率100%,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在線監測率100%,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99.9%,軌道運行圖兌現率99.93%,文物保護單位在線安全巡查覆蓋率100%,區、鎮(街道)應急指揮部場所建設完成率、通信指揮設備配備率100%……這些可感可及的變化,無一不是大渡口全力推動人民城市建設的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