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黃蘭清
從三尺講臺到醫院導診臺,從英語課本到就醫指引,這個暑假,重慶九十五中英語教師李雪梅完成了一次溫暖的“身份切換”。教書27載的她,身著“志愿紅”馬甲走進重鋼總醫院,用教育者的耐心與熱忱,為患者驅散就診途中的陰霾,讓育人初心與醫者服務精神碰撞出善意光芒。

“看到招募信息時,我幾乎沒有猶豫就報了名。”談及報名初衷,李雪梅告訴記者,近兩年一直關注著志愿者、義工領域的動態,總希望能找到合適的機會,用實際行動做點有意義的事。今年7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重鋼總醫院發布的志愿者招募推文,文中“為患者提供就醫指引、協助特殊人群就診”的服務內容,恰好與她想傳遞溫暖的心愿不謀而合。沒有絲毫遲疑,她立即按照招募要求填寫信息、提交報名,很快便收到了醫院的錄用通知。
從7月3日到23日,20天的時間里,只要醫院發出排班需求,她總會提前協調好個人時間,準時出現在志愿服務崗位上,從未缺席。
每天清晨7點半,李雪梅就已抵達醫院,和工作人員一同投入忙碌。候診區人流漸增時,她會主動站在導診臺旁,用溫和清晰的聲音指引方向、分流人群,讓擁擠的區域逐漸恢復秩序;遇到對著自助設備犯難的老人,她總會第一時間俯下身,從插入醫保卡、選擇掛號科室到打印報告,認真細致講解每一個步驟,直到老人順利完成操作才放心離開。“能幫老人們學會用自助機,讓他們就醫更方便,我心里特別踏實。”李雪梅樸實的話語中,滿是對患者的關懷與牽掛。
與此同時,李雪梅主動參與醫院組織的專項培訓,就醫流程的細節梳理、不同科室的分布位置、應急救護的基礎操作……她像一名求知若渴的學生,認真記錄筆記,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時向醫護人員請教。她把課堂上對待教學的嚴謹細致,完完全全帶到了志愿服務中。
重鋼總醫院健康事業部吳菊主任提起她時,更是贊不絕口:“李老師特別積極主動,培訓時聽得認真,實操時做得細致,不僅能熟練幫患者指引方向,還會主動留意需要幫助的老人,陪他們就診、取藥,很多患者都跟我們夸她耐心、暖心。”
李雪梅的善舉,如同一束光,不僅溫暖了患者,更悄悄傳遞著向善的力量。她的一位朋友前段時間到重鋼總醫院就醫,偶然在導診區看到了身著志愿馬甲的李雪梅,詳細詢問情況后,朋友深受觸動,也加入了醫院的志愿服務隊伍。
原本李雪梅計劃8月繼續留在重鋼總醫院服務,卻因個人原因未能如愿。談及未來,她告訴記者:“以后只要有時間,我還會繼續報名參加義工、志愿者服務,把這份溫暖一直傳遞下去,也想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