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永香
8月27日,區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召開,對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作出安排部署,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區城市工作的目標方向,充分體現區委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對標落實黨中央部署、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實干實績實效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中展現大渡口新作為的強烈使命擔當,在全區各部門鎮街引發熱烈反響。
優化空間布局
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和動力源,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區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著力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作出了安排部署。
區經濟信息委黨組書記、主任蔣文勇表示,將緊扣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契機,積極爭取市級部門招商支持,緊盯龍頭企業產業鏈配套企業,大力引進一批優質項目,構建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智慧醫療裝備、高端摩托車三大主導產業和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節能環保裝備兩大特色產業的制造業產業體系;積極指導企業加快建設智能工廠、綠色工廠以及科研平臺,切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加大技改擴能,提高產品良品率和生產效率,從存量中找增量,切實壯大全區工業經濟規模。
“全會提出要建設五一互助活力新城,八橋鎮將全力提供土地要素保障,精準施策、強力攻堅,助推全區重點項目建設?!卑藰蜴傸h委書記龍春介紹,同時完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立足“一環、多點、成片”三大布局,謀劃打造具有大渡口辨識度的“城市之眼”,使其成為“未來社區、活力新城”。此外,依托轄區資源,發揮喜來登酒店輻射作用,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空間,奮力建設“幸福八橋 活力新城”,在推動“興業興城、強區富民”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彰顯新擔當。
城運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林山東表示,城運公司將堅決落實全會精神,推動建橋C區拓展區面向未來,拓展城市建設新空間,招引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未來支柱型產業,有效擴大城市面積、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產型服務業聚集區,引進高端工業設計、會計師事務所等產業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促進城市經濟轉型、就業提升;做好城市與園區運營,為城市發展提供新場景,已制定《建橋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聚焦23個方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產城景”融合發展。
加強創新引領
增強城市高質量發展動能
全會提出,“著力塑造創新引領的城市高質量發展動能”,這是城市發展實現跨越趕超的核心引擎。如何把創新全方位植入城市內核,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關鍵支撐,全力塑造城市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區科技局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加快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推動‘創新之城’建設。”區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權杰表示,一是打造“建橋-天安”科創走廊。提升建橋A區和天安片區創新能級,加快建橋B區智能化升級,強化建橋C區科技賦能,打造一批高端新型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產業研究院和創新綜合體,全面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二是培育高能級創新主體。加力實施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行動,支持企業深化與高??蒲性核献鳎_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三是優化城市創新生態。積極爭取市級科技重點專項和重大專項支持,推動市區科技項目聯合攻關,培育引進一批技術轉移、科技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和科研人才,助力全區高質量發展。
區工商聯黨組書記肖莉穎說,區工商聯將以“渡你成長”六大子品牌為核心抓手,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打造賦能產業的創新場景,推動產業補鏈聚鏈強鏈提質發展貢獻力量。每季度辦實“民營經濟發展圓桌會”,依托“速渡辦”實現企業訴求24小時響應、3天反饋,年開展政企對接活動不少于50場;聯動鏈主企業、高校建實訓基地,培育150名年輕企業家,孵化30家初創企業;在廣州、四川設聯絡處,搭建跨區域合作平臺,促進產業鏈資源對接和市場拓展,吸引優質企業落戶。
突出數智賦能
提升綜合治理整體效能
全會提出,要堅持數據驅動、AI賦能、場景引路、全域推進,全面增強城市數智化協同高效治理能力,努力在數智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上探路領跑。下一步,如何通過數智賦能,讓三級治理中心能力更強大、運轉更高效、治理更精準?
“今年以來我們扎實推進基層智治體系建設,多個應用場景落地見效?!贝簳熉方值傈h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游小慶表示,接下來將運用好基層智治平臺,迭代升級“AI數智網格員”服務群眾功能,深化“信用+助企興業”場景實效,加大感知設備建設賦能商圈智慧管理,不斷提升實戰能力,實現社區事務一網統管、突發事件一鍵觸發、屬事屬地高效聯動處置,打造具有大渡口辨識度的數字化改革品牌、應用范例、實踐成果。
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煜表示,下一步,區司法局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持續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打造更多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標志性成果。一是創新搭建更多產業綜合場景。加快打造一批更具辨識度、影響力的產業綜合場景,探索信用評價體系與基層執法監管的深度融合,為企業營造“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的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二是數智賦能實現非現場智能監管。強化AI賦能、全域推進,全面推廣“非現場監管”模式,推動綜合行政執法從“人海戰術”向“智慧監管”的技術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