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文 琰實習生 唐藝珊 文/圖
8月26日下午2點,熾熱的陽光灑在建勝鎮回龍橋社區龍橋花苑小區。在一戶居民家中,大二學生張晉瑋正專注地為鄰居家10歲的小學生徐開馨講解數學題。這個看似平常的午后,卻承載著張晉瑋這個暑假里最不平凡的回憶,也勾勒出一段溫暖而獨特的成長故事。
今年20歲的張晉瑋即將步入大三學期,當身邊的同學紛紛踏上旅游的列車、投身兼職工作或在家愜意休息時,他的暑假軌跡卻因鄰居徐開馨的一個小小請求而悄然改變。兩家人平日里相處和睦,情誼深厚。暑假的一天,徐開馨手捧數學作業本,怯生生地敲開了張晉瑋家的門,小聲說道:“哥哥,這道應用題我不會算……”就是這個小小的請求,讓張晉瑋的暑假生活有了新安排。
“反正暑假也沒其他特別安排,不如就系統地幫她梳理一下知識點吧。”張晉瑋輕輕推了推眼鏡,心中作出了決定。隨后,他精心手寫了一份教學計劃表,上面工整地標注著:“每日輔導2小時,重點預習五年級數學概念理解與計算……”從那一刻起,他便正式成為了徐開馨的“專屬家教”,這樣的輔導場景,在這個暑假里幾乎每天都會溫馨上演。
作為一名理工科學生,張晉瑋在輔導初期也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難題。其中,教小數乘法時的經歷讓他記憶猶新。“徐開馨總是把0.3×0.2算成0.6。”張晉瑋無奈地笑著回憶道。他這才發現,自己平日里習慣使用的“保留有效數字”等專業術語,對于年幼的徐開馨來說,就像天書一般難以理解。
為了打破這道溝通的壁壘,張晉瑋開動腦筋,想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法。他找來一疊A4紙,將其中一張平均分成10份,然后取出其中3份,耐心地對徐開馨說:“看,這就是0.3。”接著,他又把這3份中的每一小條再次分成10份,指著其中2份說:“這才是0.3的0.2哦。”通過這種直觀、具象的方式,徐開馨終于恍然大悟,眼中閃爍著理解的光芒。
這次成功的教學嘗試讓張晉瑋深受啟發。此后,他逐漸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形象。他用披薩來比喻分數,把枯燥的應用題編成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好的教學并非是單純地展示自己的知識儲備,而是要用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將知識巧妙地傳遞出去。”張晉瑋笑著說,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成長的睿智。
在張晉瑋一個多月的悉心輔導下,徐開馨的進步十分顯著。“張哥哥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宛如一把神奇的鑰匙,為我打開了知識的新大門,讓我滿心歡喜且收獲滿滿。”徐開馨笑呵呵地說。
隨著暑假的時光悄然流逝,張晉瑋的“家教”工作也即將畫上句號。“這個暑假里,我不僅幫助徐開馨打好了五年級的數學基礎,讓她對新學期的學習充滿了信心,更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磨煉了耐心,深刻明白了責任與擔當的真正含義。”張晉瑋表示,這段經歷,如同夏日里的一陣清風,吹進了他的青春歲月,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與成長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