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黃蘭清 文/圖
小區門口,幾把小凳、一臺修鞋機,便是修鞋匠胡增發的“固定陣地”。今年63歲的他,在這方小小的天地里,已守了二十個春秋。
在春暉路街道新華社區,提起修鞋的胡師傅,街坊鄰里幾乎無人不曉。胡增發是個“樂天派”,總能和每位來修鞋的顧客聊得熱絡,小小的鞋攤不知不覺成了鄰里間的“閑話角”。他笑著說,自己是重慶市綦江區人,2000年買了第一臺修鞋機闖生活,沒拜師沒學藝,就對著說明書一點點琢磨,竟也把技術練得越來越熟,從此便與這門手藝結了緣。
2005年,經親戚介紹想來大渡口打工,可思來想去,還是舍不得丟下這門營生。于是,他在新華社區榕華園小區門口支起了攤,一人一攤,一守就是二十年。
“這活靠的是耐心,主要給周邊居民搭把手。”胡增發邊說邊麻利地補好一雙開膠的男士鞋,接過顧客遞來的5元錢,“修鞋按難易程度收費,一般5到10元,最貴也不超過15元。”他感慨道:“以前修得多的是皮鞋,如今更多的是運動鞋。時代變了,大家過日子更講究休閑舒服了。”
“老攤位、老手藝,憑的就是個誠信。”胡增發告訴記者,忙的時候,常有顧客把鞋留在這兒,少則一兩天,多則半個月。他記得曾修過一雙上萬元的鞋,對方放了好幾天。“人家信我,我就得把活干得漂亮。不過現在日子好了,買新鞋的多了,修鞋的是少了。”
快節奏的生活里,修鞋攤漸漸冷清,胡增發的工具用得少了,卻擦拭得锃亮妥帖地收著。為了貼補生計,他又琢磨著學會了配鑰匙,攤位上擺著三十多種鑰匙胚,街坊們要配鑰匙,找他準沒錯。憑著這股子認真勁兒,他成了鄰里口中靠譜的“胡大師傅”。
如今日子寬裕了,孩子也工作了,胡增發卻還是雷打不動每天出攤。生意好壞沒關系,他就想守在這兒,等著哪個街坊需要補雙鞋、配把鑰匙——這是他的營生,更是他和這片社區的聯結。
二十年光陰,胡增發的修鞋攤像大渡口街巷里一顆溫潤的老紐扣,牢牢系著鄰里間的煙火氣。在這座不斷向前的城市里,正是這樣一份堅守,用老手藝人的熱忱與實在,為奔波的日子添了份便利,也為日新月異的時光,留存下一抹暖暖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