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守望者
在城市的繁華喧囂背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凡如塵,卻以堅韌的姿態,在生活的舞臺上默默耕耘。從今日起。本報開設欄目《街角守望者》,記者用鏡頭“掃”街,將目光聚焦于那些普通人物——街頭巷尾的修鞋匠、菜市場里的小攤主、風雨無阻的快遞員……他們做著平凡營生,在艱苦樸素中堅守,憑借樸實精良的手藝,為家人撐起一片天。他們的故事,是城市發展的底色,也是我們身邊最真實的溫暖。
(全媒體記者 文琰實習生 唐藝珊 )清晨5點半,躍進村街道革新花園巷口,60歲的廖昌容系著紅色圍裙,將面粉揉成的面團抻開成細絲。鐵鍋里的菜籽油翻滾著金黃浪花,她手腕輕抖間,馓子便在空中劃出優美弧線。“要大火才酥脆”——這句念叨了30年的口訣,隨著油香飄進巷弄深處。
這家名為“廖家妹油茶”的店鋪,在躍進村街道開店已有30年了。今年4月,油茶店從大堰一村老店搬到了現在的位置,從蜂窩煤到煤氣灶,變的是經營場所,不變的是清晨6點半準時開門的規矩。
6點半,第一撥食客準時到來?!袄弦幘兀煌胗筒杓觽€糯米團。”老顧客李文芳說。廖昌容麻利地盛出一碗稠厚的米糊,加勺紅油辣子,油光緩緩暈開,芝麻、花生碎和花椒粉打著旋兒浮上來,接著撒上蔥花、香菜,最后是酥脆的馓子。李文芳舀起一勺送進嘴里,忍不住稱贊道:“你這手藝是越來越好了!”
1995年,為照顧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廖昌容辭去飲料廠的工作,在家門口支起小攤,自己摸索著做油茶生意,一塊錢一碗?!澳菚r候凌晨4點就得起床,天不亮推著小車去占位置,冬天手凍得像紅蘿卜。”廖昌容回憶道,那些年,兒子放學后都會來幫忙收碗。如今兒子長大了,在汽車4S店做銷售,平時休假也會抽空來幫忙備料。
早上8點過,油茶店已排起長隊。廖昌容站在灶臺前,一勺接一勺地打油茶,額前的碎發被汗水粘在臉上?!傲我蹋€記得我不?小時候總來蹭馓子吃!”年輕的姑娘笑著遞過錢,廖昌容抬頭笑了:“當然記得,你都長這么高了?!惫媚镏钢赇伾系恼掌骸拔覌寢屨f你們上電視了,《難哄》劇組來拍戲,她還特意來看了的?!?/p>
盡管“廖家妹油茶”店的名氣越來越大,廖昌容卻始終堅持親民價格6元一碗?!白龀允陈?,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0年來,她始終堅持用最新鮮的食材,最傳統的工藝,認真對待每一份美食?!敖址秽従映粤诉@么多年,要是漲價了,我心里也過意不去?!?/p>
“前段時間有個定居在美國的大渡口人,回國后專門來店里,說很想念這碗油茶?!绷尾菪χf,“還有樓上的陳家娃,從小吃我的油茶,考試得100分、拿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我都免費請他吃,看著娃娃出息了,我比什么都高興。”
從街坊四鄰到遠方游子,從稚嫩學童到為人父母,這碗油茶早已超越了簡單的一餐早點,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他鄉與故鄉的情感紐帶。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廖昌容的油茶攤就像一盞不滅的燈火,用最本真的味道,溫暖著每一個清晨,也守護著這座城市最珍貴的市井溫情。
正如廖昌容所說:“只要還有人饞這口油茶香,我就繼續炸馓子?!庇湾伬铮套诱枧咀黜?,像極了這座城市永不熄滅的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