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里的大渡口
(全媒體記者 黃蘭清)“現在站在小區里,看著這些新樓,總想起以前老人們講述的黃金樹的故事!”8月7日,家住建勝鎮建路社區綠地聽江左岸小區的李芳,正帶著孫子在樓下散步,說起黃金灣的變遷,她眼里滿是感慨。
“黃金灣,經歷了歲月變遷,現在部分區域已經建成小區了……”2005年曾在建勝鎮建路村擔任村委會主任的張發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同樣感慨這片土地的變化。
黃金灣,相傳這一地名的由來,源于很早以前有人在這里種下了一棵黃金樹。黃金樹,樹高可達6-10米,樹冠傘狀,葉卵心形至卵狀長圓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到了秋天,樹葉變成金黃,遠遠望去,像一片片金箔掛在樹上,摘一片樹葉放在手上,有黃金在握之感,故名黃金樹。
相傳,有一天,一位村民從遠處帶回一棵黃金樹,栽種在自己的院子里,他希望以后家里處處都是黃金,日子也像黃金般閃閃發光。這棵黃金樹在一天天長高、長粗,最后長成高約9米的大樹,而這位村民的日子還是老樣子,并沒有因為栽種了這棵黃金樹日子有所改變。
這位村民決定砍掉這棵黃金樹,他的妻子出來攔住了他。妻子說:“樹已經長這么大了,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富貴,也許會有其它的用處吧!”妻子說話之時,樹上的果子紛紛掉落,落了一地。掉落的果子太多,妻子把這些果子收集起來,用碾子碾碎,當作肥料撒在土里。妻子在撒黃金果時,發現手上有一些粘液,很潤滑,她便回家找來臟帕子在江邊清洗雙手,在清洗過程中,越搓洗,泡子越多,原來的臟帕子也變得干凈了。
妻子很是驚奇,立馬回家,把剛才的事情告訴了丈夫,丈夫有點不相信,讓妻子去找來一件臟衣服,用黃金果的果皮在衣服上搓洗,衣服真的洗干凈了,并且洗過的衣服還有一股淡淡的檸檬香味。夫妻倆非常高興,這一發現,讓黃金果成了他們以后生活中最好的洗滌用品。
幾天過后,妻子去土里摘菜,發現菜上的蟲子全部死掉了,難道黃金果還有殺蟲的功效?夫妻倆決定再做一次試驗,這一次他們沒有把黃金果碾碎,只選擇了黃金果的籽,果皮想留著洗東西用。妻子把碾碎的籽撒在長蟲最多的蔬菜上,過幾天去看,蔬菜里的蟲子真沒有了,看來黃金果的確還有殺蟲功效。
隨后,夫妻倆把黃金樹的“秘密”告訴了周圍鄰居們,大家紛紛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或空地上栽上黃金樹,最后形成了大片的黃金樹林,人們也就將當地稱為了黃金灣。
黃金灣,地處長江左岸一級臺地上,東瀕長江,山源向東流向長江,這里還是古代遺址,很早以前就有人在這里生產和生活過,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2011年4月,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大渡口區文物管理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根據遺址地層堆積和采集遺物特點判斷,遺址所處時代為漢至清代,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大渡口區漢至清代居民生產生活狀況提供了實物資料。
如今黃金灣的部分區域,經歷歲月的變遷,修建成了綠地聽江左岸小區,但那棵樹背后的智慧與精神,卻從未走遠。從古人在遺址上留下的生活印記,到村民發現黃金果的妙用,再到今天社區里代代相傳的故事,黃金灣的“黃金”,從來不是指耀眼的財富,而是人們在與自然相處中迸發的生存智慧,是對生活的熱愛與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