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涵菓/文實習生 樊俊豪/圖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時,王和鑫已經系緊了防火靴的鞋帶。他的巡邏包總是比別人重些——除了常規的滅火設備,他還習慣帶幾瓶留給登山者的礦泉水。“石林寺到拱橋村這段,夏天要特別注意蛇蟲出沒……”他踩著碎石山路向前,指尖拂過沿途的松枝,像在翻閱一本立體的森林檔案。
這是重慶市專業應急救援大渡口支隊二中隊中隊長王和鑫的日常——每天“全副武裝”徒步約5公里,翻越兩個山頭,用腳步丈量重慶夏天火熱的溫度。
在2023年加入應急隊伍前,這位28歲的青年已在新疆阿勒泰的冰天雪地和濃煙烈火中淬煉了8年——2018年,年僅19歲的王和鑫作為最后一批消防官兵在新疆消防總隊阿勒泰支隊布爾津中隊戰斗一班擔任副班長。他回憶,當時填報志愿的時候,自己就決定,哪里最艱苦最偏遠,就往哪里去,“年輕就是要多磨煉。”在那里,由于表現突出,還榮獲新疆阿勒泰市的先進個人表彰。回到重慶后,他先后在重慶消防總隊特勤支隊2中隊戰斗2班、復盛陸地搜尋基地工作。
但森林防火的戰場截然不同——“火場會跑,風向會變,連樹葉的沙沙聲都可能是預警。”
去年八月,發生在白沙沱附近的那場山火,至今烙在他的記憶里。當天中午十二點,王和鑫剛結束上午的工作準備休息,就接到警報,他立即帶著隊員往現場趕去。
到了現場,王和鑫先嘗試使用滅火彈,但效果甚微。他迅速改變策略,協調水罐車,帶著隊員沿火線架設水泵,灼熱的橡膠水管燙得掌心發紅。明火熄滅后,他的工作還沒有完成。
當晚,王和鑫又和隊員們在山中值守。重慶的八月,悶熱難當。王和鑫干脆在焦土上鋪開葉子當“床”,他告訴記者:“我們就是要隨時保持警醒,時刻注意森林里的聲響,防止再起火勢。”
而今,王和鑫的裝備包里又多了無人機。“傳統巡山是‘用腳找火’,現在能‘用天眼防火’。”今年,他專門赴四川省簡陽市考取無人機駕照。說罷,他又轉身繼續沿著巡邏道往前走,腳步不快,卻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