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文琰
“李哥,你家在蜂窩壩吧?上次去那兒玩,風景太美了!”“對呀,現在這里變化大得很,環境更好了,隨時歡迎你過來耍!”在大渡口區,蜂窩壩這個名字正成為當地居民日常聊天的熱門話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去探尋它的故事。
蜂窩壩村,一個位于大渡口區西南部的美麗村落,它的得名,始終繞不開“蜂窩”二字,且有兩個獨特有趣的出處。
其一是奔流的長江穿中梁山脈而過,在陡峭的崖壁間留下無數天然棲息之所,野山蜂在此結巢而居,懸吊于崖邊的蜂窩群成為獨特景致,“蜂窩壩”之名由此得來。其二是在蜂窩壩村三社的山間,有因幾十萬年前火山噴發自然形成的疊石,經過海水沖刷,石頭呈現蜂窩狀,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故而得名蜂窩疊石。
而蜂窩壩的故事遠不止于此,當地還流傳著一段關于勤善與指引的古老傳說。很久以前,一戶李姓人家為避禍千里遷徙,行至附近時,老母親因不堪顛沛病倒。兒子們忍饑挨餓,背著老人繼續前行,卻在迷茫之際遇見一位黃衣老翁。“爾等良善,隨我入山吧。”老翁指著山間道,“我家有房可宿,若愿定居,勤謹勞作便餓不著,野菜野花盡可飽腹。”
李家人隨老翁進山,果然看見許多僅容一人棲身的小房。老翁贈予的野菜野花竟甘甜鮮美,更有一杯黃色瓊漿讓老母親飲后病愈。次日清晨,李家人醒來卻發現房屋與老翁皆已不見,眼前唯有一棵大樹,樹上掛著巨大的馬蜂窩,樹干上題字曰:“青山綠水好安居,過往皆可作主人。爾等謹記亮心燈,不搗巢穴不害生。”
眾人皆是不解,還是大病初愈的李母領悟了其中含義。“一定是蜂大仙指引我們到這個地方來的,讓我們好好守護這一方水土,守護這一片青山綠水。”眾人都覺得母親說的有道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雙手,大家一致決定在此安家落戶,用勤勞的雙手改變這里的山山水水。
如今,李家人的故事早已化作村落的精神底色。一代代蜂窩壩人承襲著“勤善守正”的祖訓,在這片曾被蜂仙“指引”的土地上耕耘不輟。
時光流轉,如今的蜂窩壩村,經過一代代村民的不懈努力,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發展逐步提升,鄉村振興成效顯著。曾經偏僻的小山村,如今道路寬敞整潔,田間地頭綠意盎然,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村民們依托當地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發展起鄉村旅游,游客們可以在這里體驗農耕生活,品嘗農家美食,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
從崖邊蜂窩到疊石奇觀,從古老傳說到今日新貌,蜂窩壩的名字里,藏著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刻著勤善守正的文脈傳承。在大渡口的土地上,這個與“蜂”結緣的村落,正讓古老的故事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