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朱晨鷺 文/圖
重慶的夏日酷暑難耐,柏油路蒸騰著熱浪,走在戶外片刻便會汗流浹背。而七月里,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大渡口區分公司九宮廟營業部(以下簡稱“九宮廟營業部”)28歲的投遞員歐博興,每天仍穿梭在大街小巷。
“早上7點到崗整理郵件,我年輕體力好,就主動負責了13個小區和13個單位的投遞。從6月開始每天都要送錄取通知書,日均要走2萬多步。”7月21日早上8點,記者在九宮廟營業部見到歐博興時,他正麻利地收拾著當日郵件,藍色工裝已被汗水浸得發皺,裸露的胳膊被曬得黝黑。工作間隙,他抬手抹了一把臉,袖口瞬間濕透——2023年入職的他,當時曾是營業部最年輕的郵遞員,在他看來,這份被稱作“報喜鳥”的工作充滿幸福感。
記者看到,歐博興的“坐騎”是一輛掛滿布袋的摩托車,在40度的高溫下像個移動烤箱。“今天要送1000多份報紙和30多份上門快遞。”話音剛落,他彎腰扛起一摞報紙放到車上,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緊緊貼在身上。
當天,歐博興送的第一單是春暉路街道祥和御馨園小區陳同學的大學錄取通知書。9點,摩托車停到陳同學樓棟門口,他從背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紅色包裝的通知書。此外,他還為這份清晨的喜悅備了一束撒了涼水的鮮花,花瓣在烈日下透著生機。
陳同學和家人接過鮮花時,歐博興的額發正往下滴水,他笑著道喜,接過陳同學的身份證和準考證認真比對,確認無誤后才拍照上傳。“今天收到了歐哥哥送來的錄取通知書和花,通知書是意料中的喜悅,花是意外的驚喜,特別開心。”陳同學認真記下他的名字道謝。歐博興擺擺手,他的嘴唇因高溫有些發干,仍笑著揮手告別。
送完第一單,歐博興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家,摩托車在陽光下疾馳,偶爾抓起放在儀表盤上的水壺猛灌幾口,涼水順著嘴角流進脖子,與汗水混在一體。“家長們都很熱情,有的還拿出瓜子糖果招待我,像過年一樣。”他笑著說,“兩年多送了200多封錄取通知書,每次看到大家的笑臉,就覺得所有暴曬都值得。”擦汗時,頭發早已被汗水打濕,他卻在心里盤算著走最快路線,好早點送到下一個學生手里。
“雖然很年輕,但他認真對待每份郵件,干事利落,即便在面對地址模糊等棘手情況時,也從未有過絲毫松懈,好評率100%。”歐博興的同事這樣評價他。今年6月初,一封上海交大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收件地址只寫了小區名字,電話也無人接聽,他頂著正午烈日在小區里來回打聽,找到收件人時,襯衫已能擰出半瓶水,面對感謝,他只說:“這是應該的。”
除了錄取通知書,歐博興還負責遞送軍隊喜報。“每當看到家屬接過喜報時泛紅的眼眶,就覺得肩頭的責任更重了。”送法院文件、身份證件、護照、信件……高溫天里,他還會把曬得發燙的快遞在樹蔭下晾晾,再輕輕敲門,也常收到大家的問候:“小伙子,辛苦啰,天氣熱要注意身體喲。”
投遞員從來都不只是簡單的貨物傳遞。高溫下,他們的汗水浸濕了衣衫又被曬干,留下一圈圈鹽漬;在暴雨中,他們用身體護住郵件,自己卻渾身濕透;在節假日里,當別人與家人團聚時,他們依舊穿梭在大街小巷,將一份份期盼與喜悅送到人們手中……在九宮廟營業部,20余名投遞員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詮釋著投遞工作的意義。他們用“粗糙”的手傳遞牽掛,用奔波腳步丈量城市溫度,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著責任與擔當,讓貨物傳遞成為連接人心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