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治理看大渡口實踐
最近,重慶美嘉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令人意外的是,該公司起初并非主動申報,而是被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推”著走的。
原來,街道企業服務專員從平臺監測數據中得知該公司發展情況良好,可申報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便主動上門宣傳政策,并全程指導申報流程。
這是春暉路街道“信用+助企興業”應用場景的一個案例。
今年以來,春暉路街道基于基層智治平臺,創新打造“信用+助企興業”應用場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今年上半年,轄區企業營收同比增長超15%;新增市場主體745家,同比多增加159家。
“信用+服務”:
精準服務讓企業暖心
國卓(重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卓科技)是一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前不久,因訂單增加擴大了人員規模,急需流動資金。想貸款,卻沒有抵押物,創始人兼總經理劉文貴想到了“誠信貸”。
原來,今年年初,春暉路街道企業服務專員通過基層智治平臺獲知國卓科技信用等級為A級,便為其推薦了大渡口區中小企業“誠信貸”產品。該產品由大渡口和合作銀行共同推出,并由區風險補償資金為銀行分擔信貸風險,信用良好的企業可申請最高300萬元純信用貸款。
經街道牽線搭橋,大約10來天后,國卓科技便獲得銀行授信,解了燃眉之急。
“我們依托基層智治平臺,整合‘渝悅·信用’‘執法+監督’等平臺數據,創新搭建‘信用+助企興業’應用場景,并細化‘信用+服務’和‘信用+執法’兩個子場景。”春暉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譯文介紹,其中,通過“信用+服務”子場景和平臺的監測數據及分析,街道工作人員能輕松掌握轄區所有企業的信用等級和發展情況,進而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例如,將需要融資的企業推薦給銀行,將多部門獎補支持政策推送給信用較好的企業等。
同時,街道還建立了常態化企業走訪制度,并將收集到的問題及信息錄入平臺。經過平臺復盤分析,總結出企業關注的焦點或面臨的高頻問題,街道又據此為企業送服務。
“信用+執法”:
精準執法助企修復信用
“轄區某商貿公司信用等級由B級下降至C級,存在信用風險。待受理。”7月3日,春暉路街道基層智治平臺上出現一條預警信息。
街道指揮中心經初步研判后,將信息推送給發展服務崗和綜合執法崗。發展服務崗人員黃小卜分析發現,該企業因未報送年報等負面情形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導致信用等級下降。黃小卜電話聯系企業負責人后得知,該企業注冊后并未實際開展經營活動,不知道要報送年報。
黃小卜向對方說明了信用評級降低后對公司帶來的影響,并提醒:若公司決定不再繼續經營,應依法清算并辦理注銷手續。同時,還向對方推送了“渝快辦”企業注銷登記一件事入口。另一方面,街道綜合執法崗暫不將其納入日常檢查范圍。
上述案例,正是春暉路街道“信用+助企興業”應用場景另一個子場景——“信用+執法”的具體應用。
張譯文介紹,“信用+執法”子場景設置了企業信用分析、監測預警及處置板塊,相關工作人員可隨時了解轄區企業的信用等級變化情況。企業一旦出現信用等級下降,平臺就會收到預警信息。而后,街道將根據企業具體問題分類施策:綜合執法崗將把信用等級降低但風險等級較低的企業作為日常檢查對象,并即時對信用等級降低且風險等級高的企業開展執法檢查。對新降D級企業,街道還將協同區級部門開展“綜合查一次”。
發展服務崗將會同專屬網格員對企業進行走訪,著力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助其修復信用。“不僅實現了精準執法,還能為企業提供精準幫扶。”張譯文說。
應用場景效果:
高信用企業執法檢查頻次降低
記者在春暉路街道基層智治平臺上看到,企業信用等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分別對應綠、藍、黃、紅4種顏色,轄區內企業情況,通過顏色地圖一目了然。展開圖標,還可以看到每家企業的信用詳情以及信用扣分原因。
據此,街道可看圖“作戰”:對于信用等級為A級和B級的企業,以精準提供服務為主,盡量少檢查;對于信用等級為C級和D級的企業,更多下沉執法資源,關注其生產經營是否規范合法,并助其紓困解難,進而實現誠信企業少打擾、失信企業多幫助的差異化管理目標。
這樣的精準服務、精準執法、精準幫扶,為春暉路街道工作帶來了巨大變化。
“我們街道有7000多家企業,但執法人員只有不到10人。”張譯文介紹,過去,即便街道全體人員經常出動,也無法掌握每家企業的真實情況,如今在“信用+助企興業”應用場景賦能下,問題迎刃而解。
以春暉路街道錦華社區為例:轄區內共有企業2400余家,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只有17人。利用“信用+助企興業”應用場景,工作人員對各自負責的百余家企業經營情況都了如指掌,能及時為有需求和困難的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和幫助。“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春暉路街道錦華社區黨委書記龍燦感慨。
這樣的變化,為轄區企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數據顯示,今年1月以來,春暉路街道通過精準服務和執法,對高信用企業執法檢查頻次降低了43%左右;D、C、B級信用等級企業的信用等級提升趨勢明顯,等級有提升的企業占比超過27%。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