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70年代的大渡口,是工業與生活交織的熱土。釣魚嘴碼頭四泊位各司其職,彎彎大樓拔地而起,小南海信號臺守護航道,重鋼以敢為人先的姿態投身企業改革浪潮……這些片段,拼湊出一座工業之城躍動的脈搏,也記錄下大渡口人奮斗的足跡。
1973年
釣魚嘴曾有四個泊位
釣魚嘴地處大渡口區建勝鎮建路村,因三面環水、航行便利,到1973年,成為先后擁有過四個泊位的水碼頭。其一,義渡泊位,為囊中羞澀的乘客排憂解難;其二,車渡泊位,為排隊等候的汽車疏解擁擠;其三,戰備泊位,為三線建設的物資拉響汽笛;其四,軍用泊位,為保衛國防的器械開辟通道。圖為過去的釣魚嘴地貌。
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
彎彎大樓順地勢興建
彎彎大樓是重鋼職工宿舍,地處新山村街道烏龜凼一帶的山梁上,興建于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由兩棟大樓沿著彎曲地勢組合而成,故稱彎彎大樓。當時,重鋼廣播站幾乎每天都要播報彎彎大樓的建設進度,最快時7天砌一層樓。彎彎大樓每層樓都有廁所,在那個時候令人羨慕。
1974年
小南海信號臺
臺房保障航行安全
小南海信號臺臺房位于大渡口區跳磴鎮,1955年建成投用,是確保小南海河段航行安全的設施,與下游的濫井溝信號臺互為呼應。1974年,新建了兩層磚混結構臺房,1981年至1983年,曾為民兵訓練提供住宿,1988年開始,成為小南海航標站的物資倉庫,1995年,航標站增設躉船后閑置。2013年,長江航道局出資對其修繕保護,該臺房對研究長江航道通航史具有一定價值。
1978年
大渡口6項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表彰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對一批科研成果進行了表彰。重鋼共有6個項目獲獎,分別是平爐爐頂鋁鎂磚、高抗彈薄裝甲板、人造金鋼鉆探技術、低溫用鋼的研制、板坯連鑄工藝及浸入式水口的研究、樂山黏土礦提制凈水劑及其綜合利用。這是重鋼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取得的重大成就。
1978年
重鋼參加擴大企業自主權改革試點
1978年10月,國務院發出“引入市場機制,賦予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的號召,四川省經過慎重篩選,決定推薦重鋼等6家省內國企,參加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進行的擴權讓利改革試點。隨后,重鋼以自身企業為試點基地,對17個二級廠礦松綁放權,廠礦長們經營管理自主權擴大,企業經營效益全面改觀。圖為重鋼關于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產品銷售問題的請示報告。
二十世紀70年代
那時的鋼花百貨商場
鋼花百貨商場位于大渡口區鋼花路,始建于二十世紀60年代,與鋼花影劇院為鄰,主要經營日用百貨等常見商品,因區位優勢,不斷聚集人氣。進入二十世紀70年代,這里發展成為大渡口區最大的一個百貨商場。二十世紀90年代,為改變場地窄小等狀況,在鋼花百貨商場的原址上,修建了鋼花百貨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