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人行出口處有電瓶車亂停亂放,影響出行,還有安全隱患。”前段時間,大渡口區八橋鎮龍都社區公園尚城網格微信群內,有居民反映了這一情況。
看到消息,網格員立即趕往現場,進行拍照記錄,詢問居民停放亂象的時段、擁堵情況等,并把情況反饋給社區。社區隨即聯系公園尚城小區物業,督促其迅速整改。僅用兩三天時間,人行出口恢復暢通,獲得群眾好評。
“這是‘雙網格’建設的一個生動寫照。”八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八橋鎮現有人口14.39萬,人員結構復雜、市場主體多導致社會矛盾多,群眾訴求的收集與滿足是大問題。為此,八橋鎮建立149個實體網格,217個線上網格,并邀請每戶居民至少一人加入網格微信群,通過在群里說訴求、提建議,滿足需求的同時,也讓群眾加入社區治理,實現多贏。
網格化身“民意樞紐”
每戶居民至少有一人“進群”
“入戶大廳經常堆著廢舊紙皮、礦泉水瓶,有異味,還影響觀感,需要處理。”今年3月,萬有廣場一居民在微信網格群提出訴求。
了解情況后,網格員趕往現場調查,原來是居民龍婆婆為圖方便,把平時拾撿的紙皮、塑料瓶等堆放在一樓入戶大廳。
網格員立即給龍婆婆做工作,告訴她潛在的安全隱患,容易激發鄰里矛盾,還承諾以后幫她把大件紙皮送到廢品回收站。很快就得到龍婆婆的理解,還主動跟網格員一起清理了當時堆放的紙皮。
網格員隨即將事件處理結果反饋到網格微信群,還邀請大家一起監督,避免類似問題再出現,獲得一致好評。
“在群里提訴求已成為全鎮群眾的一種習慣,網格也逐漸成為‘民意樞紐’。”該負責人說,366個網格覆蓋全鎮,邀請每戶居民至少一人加入網格微信群,并按房號進行備注,還邀請了轄區商家、快遞小哥等入群,大家可以在群內分享所見所聞,網格員實時進行反饋,形成了良好互動。
為提高問題解決效率,八橋鎮還建立了“鎮—社區—網格”三級工作體系,采用“走訪、收集、協商、辦理、反饋”五步工作法服務群眾,對事件按照簡單、一般、復雜進行分類處置,形成閉環管理機制,讓民生問題解決更高效。
成立信息快速感知隊伍
精準抓取群眾訴求
半島逸景·樂園公租房小區擁有約1.98萬套住房,是八橋鎮內大型居住區。隨著居民入住率提高,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其中高空拋物問題較為突出。
為有效解決問題,八橋鎮在線上網格群征求居民意見,并線下召集黨員代表、居民骨干舉行議事會議。經過協商,大家一致同意通過增加智能監控加強片區安全管理。
緊接著,在市、區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鎮上投入100余萬元在小區關鍵區域安裝了400組具備安全巡查、高空拋物追溯等功能的高清攝像頭。社區還對高空拋物的危害進行常態化宣傳,強化居民安全意識,有效解決了高空拋物問題。
“網格的建立搭建起信息搜集渠道,如何篩選出老大難的問題并解決才是關鍵。”該負責人說,八橋鎮組建了一支由鎮工作人員、社區干部和網格員構成的信息快速感知隊伍,通過網格微信群等廣泛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同時對受理事件進行分類處置,讓居民訴求第一時間被感知、被解決。
2024年以來,信息快速感知隊伍收集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2196條,發現安全隱患321起,及時進行辦理反饋,高效守護群眾安全。
搭建線上線下議事陣地
共商群眾“心頭事”
近日,浪潮體育公園內綠樹成蔭,居民們漫步其中,悠然自得。一年前,這里還是臟亂差的環境。改變源自一場討論。
“小區旁的綠化帶成了垃圾堆,該怎么整改?”去年,這樣一條信息在雙城社區網格群里引起討論。
“可以多種些樹,再增加些健身設施。”
“那可以直接把它打造成小公園。”
微信群里,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達成共識:改造成小公園。
雙城社區立即與有關部門協商解決資金問題、商討建設方案。最終,八橋鎮與區城市管理局攜手,統一規劃、共同打造,這個“垃圾堆”搖身一變,成為集休閑健身于一體的浪潮體育公園。
“群眾事群眾議,不僅事半功倍,還能凝聚人心。”該負責人說,去年,八橋鎮在麗景、萬有、鳳陽、雙城、常嘉等社區打造了“網格驛站”,通過線上收集問題、討論解決方案,同時線下開展圍爐議事、圓桌議事等議事活動,積極引導群眾共商大家的“心頭事”。各個社區的家庭矛盾及鄰里糾紛同比下降72%,治安案件也同比下降33%。
為提高群眾積極性,八橋鎮還創新打造了“德分寶”公益積分管理平臺,居民可以通過參加“雙網格”議事活動等獲取積分,再到“德商聯盟”超市兌換獎勵。目前“德分寶”平臺注冊人數達8.2萬人,實現了“要我管”到“我要管”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