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到1966年,從烈士陵園的莊嚴肅穆到街巷市井的煙火升騰,從工業建設的機器轟鳴到衛生所里的懸壺濟世,這些鮮活剪影串聯起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標與發展脈絡,見證著大渡口在時代浪潮中鑄就的紅色基因與民生溫度……
1965年
烈士紀念碑頂天立地
1965年,在“護廠斗爭”18位勇士犧牲16年周年之際,重鋼對始建于1953年的重鋼烈士陵園進行了加固和培修,并修筑了烈士紀念碑。2011年,烈士陵園被列為大渡口區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底,重鋼護廠烈士陵園更名為大渡口烈士陵園,并于2022年完成擴建升級。大渡口烈士陵園松柏長青,烈士紀念碑頂天立地。每年清明節和烈士紀念日,都有黨員干部和群眾來到這里,把鮮花、青紗、挽聯輕輕擺放在紀念碑前,寄托無限哀思。
躍進村街道原屬巴縣
躍進村片區原屬巴縣智里二甲,1952年劃歸重慶市第四區,1954年設立廠區辦事處,1962年躍進村街道辦事處成立。1965年4月,大渡口工業區設立,躍進村街道與新山村街道、九宮廟街道一起從九龍坡區劃歸大渡口工業區管轄,成為大渡口“老三街”之一。在這60年的歲月里,躍進村街道承擔了重要的社會職能,見證了大渡口區的發展和變遷。圖為如今的躍進村街道。
九宮廟原來是一座寺廟
九宮廟是從前一座著名寺廟的名稱,因老百姓口口相傳、約定俗成,就成了當地的地名。九宮廟街道成立于1962年。1965年4月,大渡口工業區設立,九宮廟街道與新山村街道、躍進村街道一起從九龍坡區劃歸大渡口工業區管轄,成為大渡口“老三街”之一。在之后的歲月里,九宮廟街道在不斷發展的道路上,邁出與時俱進的前行步伐。圖為如今的九宮廟街道。
大渡口工業區
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1965年12月14日至17日,大渡口工業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禮堂召開。119名區人大代表出席了會議,選舉產生了區人民委員會委員,區長、副區長,以及區法院院長。至此,大渡口工業區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圖為1965年12月21日《重慶日報》內容。
新山村街道因工人新村得名
新山村因重鋼1954年在烏龜凼、貓鼻梁等依山地帶,修建了大量工人新村而得名。1962年,新山村街道辦事處成立。1965年4月,大渡口工業區設立,新山村街道與躍進村街道、九宮廟街道一起從九龍坡區劃歸大渡口工業區管轄,成為大渡口“老三街”之一。在之后的歲月里,新山村街道履行職能,為大渡口人安居樂業作出了很大貢獻。圖為如今的新山村街道。
1966年
大渡口第一家衛生所成立
1966年1月,大渡口工業區第一家衛生所在新山村街道成立。衛生所的診病和治療場地,是幾間陳舊和簡陋的“干打壘”房間。當時共有醫務人員9人,主要醫療設備,是一臺單筒顯微鏡和一臺30毫米X光機。1972年12月更名為大渡口區門診部,1975年11月,發展成大渡口區人民醫院。
(特約通訊員 余新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