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文琰
清晨七點,家住大渡口區的王秀蘭像往常一樣,拎著菜籃腳步輕快地走向社區便民農貿市場。“以前買菜要坐幾站公交,現在下樓走幾分鐘就能買到新鮮的蔬菜和活蹦亂跳的魚蝦,別提多方便了!”王秀蘭笑著說。這樣的便捷,正是大渡口區推進“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將民生關懷織進城市肌理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大渡口區錨定“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目標,以八橋鎮、新山村街道和九宮廟街道為試點,按下服務圈創建“啟動鍵”,像搭積木般將教育、醫療、商業、休閑等資源精準嵌入居民生活半徑,讓“家門口的幸福”觸手可及。
八橋鎮
生態經濟 活力新城
周末傍晚,心湖公園的“花花好市”音樂集市熱鬧非凡。大學生創業者劉婷的文創攤位前,帆布包、手繪地圖明信片備受青睞。
“我們以13個公園為載體,激活‘公園經濟’。”八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轄區擁有心湖公園、愛情公園等大小公園13個,綠化面積達1500多畝。依托這一優勢,鎮里打造“音樂+集市”“文化+旅游”等特色IP,常態化舉辦“花開的聲音”專場音樂會暨“花花好市”音樂集市,累計吸引線上線下觀眾超800萬人次,實現交易額近2000萬元。
在雙山片區,商氣人氣同樣旺盛。山海路消費帶與山川路消費帶形成的環湖消費圈,匯聚300多家餐館,中交公園時光美食街區年營業額超5億元;在建的喜來登國際酒店,將與全季酒店、夢之旅酒店等形成酒店集群。
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更是成果斐然。八橋鎮盤活閑置社區用房近1000平方米,在鎮街層級率先探索集群注冊新模式,打造八橋鎮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一、二、三期,累計孵化企業超700家,營業收入超20億元、稅收收入超1000萬元,帶動就業超2000人。
該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打造雙山特色街區,為周邊居民提供一個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同時持續推進青年創業人才聚集地建設,依托社區陣地建設4個創業共享空間,全力打造“公園雙山 活力新城”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
新山村街道
青春港灣 智創高地
“在這里,我不僅找到了溫暖的‘小家’,還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學畢業生王磊,是“友間公寓”的住戶。新山村街道在“友間公寓”打造了“515青年服務圈”,為留渝來渝青年提供了青年驛站、青年公寓、青年夜校等多元服務平臺。
而與公寓一街之隔,是新山村街道打造的全區鎮街第一個紅巖先鋒“智治樞紐”。
“我們將閑置物業改造成‘環大學就業創業街區’,為青年提供創業就業平臺。”新山村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還依托“雙更基地”和“愛心惠殘”眾創空間,為居民提供職業規劃、技能培訓等服務。此外,建設全區第一個文旅軌道“City Walk”目的地,依托輕軌2號線平安站,打造DDK網紅“IP”,讓“流量”變“留量”。
“2025年,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友間公寓’服務功能,引進網紅餐飲、創新工坊等新興業態。”該負責人表示,街道還將打造“渝好空間”教育服務平臺,采用“公益+低償”模式,開展家風教育、青少年幫扶等活動;整合區美術館、影劇院等資源,推進特色餐飲項目;升級智慧養老服務,對失能老人家庭住房進行適老化改造,提供居家上門、日間照料等“3+X”模式服務,讓居民生活更有品質,擦亮“美好新山村 優質生活圈”的新名片。
九宮廟街道
全齡友好 幸福家園
“現在接孩子放學,順便就能做個理療,真方便!”家住九宮廟街道的居民李敏剛接完上小學的女兒,便帶著母親來到社區“醫康養”一體化服務站。在這里,65歲的母親可以免費測量血壓、咨詢中醫養生,女兒則能在兒童發展中心參加垃圾分類活動。
九宮廟街道以“一老一小”為切口,打造全齡友好社區。街道成立了“醫康養”一體化志愿服務團隊,定期對老年人開展健康講座和咨詢服務活動;針對嬰幼兒照護需求,街道積極布局托育服務——社區兒童發展中心里,孩子們在社區青少年科技館探索垃圾分類的奧秘,在科技館體驗科技的魅力。
“今年,街道創新推出‘一圈一品’服務項目,以‘人文、楓橋、融合、活力’為關鍵詞,對轄區進行親民化改造。”九宮廟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致力于抓靚街道市級星級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創新培育龍頭企業與品牌發展,結合老舊改彌補配套缺失,變身“鋼城新記憶、居民新家園”。同時,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促進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