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永香
在醫療領域,患者常常面臨重復檢查的困擾,既增加了經濟負擔,又耗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大渡口區正通過積極推進數字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工作,為這一難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讓患者切實感受到了醫療服務的便捷與溫暖。
在大渡口區人民醫院的診室里,患者王女士拿著在重慶其他醫院拍攝的X光片,忐忑地遞給主治醫生。令她驚喜的是,醫生仔細查看后,直接將其作為診斷依據,省去了重新拍片的步驟和費用?!氨緛硪詾閾Q家醫院看病,之前拍的片子就沒用了,沒想到能直接用,既省錢又省時!”王女士感慨道。這一幕,正是大渡口區推進數字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工作的生動縮影。
“患者接受CT、磁共振成像等醫學檢查,檢查結束后,患者的影像檢查數據和報告,就被上傳到重慶市醫學影像云平臺?!眳^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意味著在大渡口區公立醫療機構和區域醫共體之間,患者3個月內在上級醫療機構所做的醫學影像檢查,在下級醫療機構就診時,在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實現檢查結果互認,無需進行重復檢查。
自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后,大渡口區全面推進“醫檢互認”應用服務改革,只要是與重慶市醫學影像云平臺實現了數據互通共享的醫療機構,醫生在患者授權前提下,可以讀取他們在云平臺存儲的原始數據。為了確保這一惠民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生根,區衛生健康委采取了多項有力舉措。
加強調度頻率是關鍵一步。區衛生健康委每周都會進行線上調度,密切關注全區醫檢互認率。對于那些互認率較低的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會深入一線進行線下調度和指導。通過這種高頻調度和精準指導,全區醫療機構針對市衛生健康委要求的67項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項目(包括X線33項、CT20項、MR14項)逐步實現了“應認互認”,讓更多患者受益。
同時,區衛生健康委統一印制《大渡口區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操作手冊》2000余份,細致梳理醫生端操作流程,組織開展區域和院內培訓,指導臨床醫師熟練掌握政策標準、指標口徑和操作流程,解決“不會認、不愿認”問題。
監督檢查則為醫檢互認工作保駕護航。區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對互認率較低的醫療機構開展督導,深入檢查各機構在互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某醫院,專家們發現該院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不足,導致部分檢查結果無法及時互認。針對這一問題,專家們提出了具體的整改建議,并跟蹤督促醫院落實整改。通過這種嚴格的監督檢查,推動了醫檢互認工作提質增效。
截至目前,全區已實現區人民醫院、重鋼總醫院、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跳磴鎮衛生院、春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山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征醫院等8家公立醫療機構之間,城市醫聯體和區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累計互認700人次,互認率達38.09%,累計為患者節省檢查費用20.6萬元,實現了“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