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文琰 文/圖
每當夜幕降臨,在茄子溪街道新港社區的廣場上,燈光如繁星般點綴,照亮了這片曾見證無數滄桑的土地。近日,這里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三治劇場”,由茄子溪街道的居民自編自導自演,生動演繹新“三治”治理模式的奇跡之旅。
舞臺上,有一位特別的表演者,他就是劉志發,家住新港社區的木綜廠退休職工,一個見證了社區從繁華到落寞,再到如今煥發生機的老人。他感慨地說:“自從社區開始實施新‘三治’治理模式,我的生活就像被施了魔法,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
新港社區——一個曾經工廠林立、機器轟鳴的地方,隨著市場經濟的浪潮退去,悄然從“工業重鎮”轉變為一個多元共融的社區。然而,工廠的破產給這里留下了滿目瘡痍:老舊的廠房斑駁破舊,街道上雜草叢生,垃圾遍布,道路坑洼不平,仿佛訴說著歲月的無情。在這樣的環境中,居民業余生活單調乏味,鄰里關系疏遠,社區氛圍冷漠,缺乏凝聚力和歸屬感。每當夜幕降臨,社區內便陷入一片沉寂,只有偶爾傳來的狗吠聲打破這份寂靜。
然而,這一切在新“三治”——“藝治”“德治”與“共治”的創新治理模式實施后,悄然發生了改變。社區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曾經的破敗廠房搖身一變,成為了休閑娛樂的勝地;雜草叢生的空地也被精心打造,變成了美麗的花園和健身區;道路硬化美化,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整個社區煥然一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藝治”的引入,為社區帶來了文化的甘露。那些曾經破敗的廠房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成為了藝術的空間。如今,夜晚的社區廣場上燈火通明,居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晚會在這里上演。歌聲、笑聲交織在一起,仿佛一首悠揚的社區之歌,飄蕩在夜空中。在這里生活了20多年的居民姚莉在扇子舞中找到了久違的快樂,她笑著說:“現在社區有這么多活動,我們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結交新朋友,真是太開心了!”據了解,新港社區創新開展“唱響茄街”“溪街藝術文化節”等一系列文藝小組和主題活動,讓居民們從陌生到熟悉,從疏離到親近,僅僅半年時間,就有了100多位居民主動參與進來,40多位居民更是成為了常態化文藝活動中的核心成員。
“德治”的推行,則讓社區道德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道德講堂上,劉志發講述著傳統美德的故事,引導居民們重拾鄰里之間的互助精神;文明家庭評選活動中,張清云一家因為熱心公益、鄰里和睦而被評為文明家庭,她感慨地說:“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沒想到還能得到社區的認可?!边@些活動不僅弘揚了正能量,也讓居民們真切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與關懷。
“共治”的實施,更是讓居民們成為了社區治理的主人。去年以來,居民們自發組織起來,對車棚、墻面進行整治,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為社區的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還積極參與矛盾調解工作,大家用智慧和耐心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糾紛?,F在的新港社區,道路整潔有序,環境美麗宜人,鄰里關系融洽和諧。
智能化管理的引入,更是為新港社區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垃圾分類箱、智能安防系統等設施的引入,不僅提升了社區的管理效率,更讓居民們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捷與安全。社區圖書館內,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臉上洋溢著求知的笑容;兒童活動中心里,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茁壯成長,享受著童年的快樂時光。
每當周末或節假日,社區廣場上更是熱鬧非凡。居民們自發組織的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層出不窮,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觀看和參與。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們的業余生活,更促進了鄰里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讓社區變得更加溫馨。
如今的新港社區,已經徹底告別了過去的沉寂與落寞,成為了居民們心中的溫馨家園。居民們紛紛表示,新“三治”治理模式不僅改變了社區的面貌,更在居民心中種下了文明、和諧、共治的種子。他們期待著未來,期待著新港社區能夠繼續前行,在“三治”之路上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首過去,新港社區經歷了從工業重鎮到多元社區的轉型;展望未來,新港社區將繼續在新“三治”之路上書寫基層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