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黃蘭清
近日,在5月18日全國助殘日前夕,大渡口區殘聯會議室內舉行了一堂特殊的普法教育專題講座——整個會場格外安靜,因為這場講座全程通過手語進行。無論是臺下近50名聽眾,還是講課者譚婷,他們都是聽障人士。
目前,譚婷是全國聾人群體中唯一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人,是中國首位聾人律師。自2020年起,她堅持義務為聾人群體提供法律咨詢,并通過短視頻平臺定期推出普法內容和直播講解。“我的使命,就是把正義的聲音帶到無聲的角落里”譚婷說。
跟命運“死磕”
從失聰女孩到執業律師
譚婷出生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一個普通家庭,目前在大渡口區天安數碼城的重慶華代律師事務所工作。
8歲那年,譚婷患上中耳炎,導致神經性中耳中毒,喪失了聽力。在樂山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后,進入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學習,并于2017年本科畢業……這些年,譚婷究竟有多難,我們很難想象,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跟命運“死磕”。
從失聰的那一刻起,譚婷就立下一個堅定的信念: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個信念如同種子般在她心中生根發芽。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對聽障群體有著深刻的理解,總想為他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譚婷大學畢業時,一次偶然機會改變了譚婷的人生軌跡——她在新聞報道中了解到“手語律師唐帥”的事跡。深受觸動的她立即向唐帥所在的律所投遞簡歷,成了律所的一名助理。
在律所工作期間,譚婷偶爾會接待聾人咨詢。面對求助者時,她常因法律知識不足而無法提供有效幫助,這讓她深感無力。正是這份迫切想幫助聽障群體的心情,促使她下定決心參加“法考”。
“法考”到底有多難?正常應試者的通過率僅在10%左右,聾人參加并通過“法考”更是難上加難。
2017年,譚婷正式開始備考。對著視頻講座字幕反復觀看,一邊暫停、一邊記憶;利用智能手機上的軟件,一遍遍重復練習……她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三年來基本沒有假期。
盡管全力以赴,譚婷前兩次考試仍以失敗告終。“太難了,不想考了。”一起參加考試的伙伴相繼選擇了放棄。“不能氣餒,也許成功就在下一次。”譚婷憑借骨子里的倔強咬牙堅持了下來。
天道酬勤。2020年,譚婷成功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成為國內首位通過這項考試的聾人。
用雙手普法
讓法律之光照進無聲世界
從助理到手語律師,譚婷用雙手架起了法律與聽障群體之間的橋梁。“我的使命就是把正義帶到無聲角落。”這句她常說的話曾遭質疑:“出不了庭,談何正義?”面對現實——她需借助語音轉文字軟件才能完成日常交流,老師唐帥的話點醒了她:“出庭只有幾十分鐘,但普法卻是一輩子的工作。普法的意義遠大于出庭。你就是星星之火,既可以為聽障群體普及法律知識,又可以帶動更多人為聽障人士提供法律服務。”
帶著這份信念,譚婷的手機常常在深夜亮起。由于大多數聽障人士白天需要工作,她的法律咨詢服務往往從傍晚持續到深夜。最多時,一天要處理幾十個視頻咨詢。在靜默的視頻通話中,他們無聲地交流著,正義的力量也不斷傳遞著。有時短短十幾分鐘就能解決問題,有時則需要耐心溝通數小時。
在無數個這樣的深夜咨詢中,譚婷從未收取過分文報酬。當被問及是否會感到辛苦時,她用手語堅定地表達:“這怎么會是負擔呢?每次看到他們的問題得到解決,我都感到無比快樂。”
為更好地普及法律知識,她在短視頻平臺上定期推出普法視頻和直播講解,并走進社區為聽障人士舉辦普法講座。現在,她的微信好友列表里已有近4000位聽障人士,而她實際幫助過的人數更是遠超這個數字。
最近,譚婷成功幫助一位被朋友欺騙進行網絡借貸的聾人維權。“很多聾人朋友因為不懂法而吃虧。”譚婷舉例道,“有求助者甚至不知道高空拋物是違法行為。”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2018年,一位江蘇聾人遭遇搶劫卻因溝通障礙無法報案,譚婷協助其完成報案材料并成功立案。當事人至今記得這件事,多次表示要來重慶當面致謝。
這些溫暖的反饋見證著譚婷工作的價值。她注意到,直播間咨詢的問題已從基礎的知識進階到更專業的領域。聾人朋友們寄來的心意和長存的感激,都化作她堅持的動力。“看到他們的法律意識在提升,就是最好的回報。”譚婷的手語堅定有力,在寂靜中播撒著法治的種子。
從獨行到同行
攜手共建無障礙法律服務
2021年1月,西南政法大學2020級卓越公共法律服務人才實驗班正式開班。這個四年制的固定專業,從上千名新生中嚴格遴選出40名優秀學子進班學習。
當譚婷走進實驗班教室時,內心充滿喜悅。“這些學生都比我優秀,卻愿意學習手語法律服務課程,為聾人群體貢獻力量。看到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行列,我感到更有力量了。”
“在進入實驗班前,我和父母都觀看過譚婷老師的視頻,深受感動。當我知道她會來給我們上課時,心情很激動。”首屆實驗班的學生馬文睿說。
譚婷在手語教學中不僅傳授專業技能,更會分享聾人群體的思維方式與溝通技巧。“要多觀察他們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她常這樣提醒學生,“有效的溝通需要用心理解。”這種互動式的教學讓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們都給予高度評價。
如今,越來越多的法律從業者和公益機構加入服務聽障群體的行列,為聽障人士提供更專業、更精準的法律援助服務。譚婷的堅持正在催生更大的改變。
談及未來,譚婷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如果按照1萬個聾人需要1個手語律師的比例,我希望有一天,社會上能涌現出更多手語律師、更多手語檢察官、更多手語法官——讓每個聾人在需要法律幫助時,都能看到熟悉的手語在傳遞正義,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溫度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