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朱晨鷺/文 劉映呈/圖
“相傳,最初跳磴鎮老街是一塊空地,隨著集市的出現使得過河的人越來越多,為便于周圍村鎮的人們通行,當地人就在河中石灘上打出圓孔,再打造出上方下圓的石磴。這些‘磴’與‘磴’之間有間隔,過河人需跳躍而過,故稱‘跳磴子’,跳磴鎮便由此得名。”屈雯雯介紹道。
如今,這一傳統地名“跳磴子”所蘊含的跨越與連接精神,也體現在跳磴鎮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上,通過整合鄉村資源、創新旅游業態,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休閑旅游的轉型,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屈雯雯介紹,跳磴鎮位于大渡口區西南部,臨長江,江岸線長11.2公里,區域總面積49.33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5個社區,常住人口6萬余人。翻閱歷史資料,1951年銅罐驛區跳磴鄉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跳磴鄉高級合作社改建跳磴公社、1993年白沙沱鎮與跳磴鄉合并設置巴縣跳磴鎮、1995年跳磴鎮劃歸大渡口區。
“跳磴鎮旅游資源豐富,南海溫泉則以天然溫泉療養聞名,是放松身心的好去處;而牛欄壩憑借清澈的江水和細膩的沙灘,成為市民‘親水打卡’的熱門選擇;白沙沱長江大橋作為重慶第一座長江大橋,承載著重要的交通記憶;貓兒峽摩崖題刻、賽公橋等文物點更是研究巴渝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屈雯雯告訴記者,跳磴鎮有2處市級文保單位、17處區級文保單位、65處文物點,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歷史人文風光,都能讓游客流連忘返。
值得一提的是,跳磴鎮轄區自然資源豐富,國有林、生態林和經濟林3.8余畝,森林覆蓋率達46%,擁有7.5公里的長江江岸線及跳磴河和伏牛溪河10.5公里河段。“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跳磴鎮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打造金鰲山田園綜合體,以‘民宿+’產業發展,引導村民自營,社會資本投入運營民宿及農家樂等30余家,以項目建設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屈雯雯說。
中梁山生態康養項目、種植“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無公害”“綠色食品”火蔥、韭菜、柑橘等特色農產品……在跳磴鎮,油菜花田、生態果園、農耕體驗等項目的推出,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據統計,跳磴鎮金鰲山、中梁山已實現旅游收入約2.2億元,民宿經濟營收突破3500萬元,第一產業同比增長約4%,年增速全市第三。
文旅發展,任重道遠;鄉村振興,使命在肩。下一步,跳磴鎮將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推動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尚義大渡口、宜居宜業城”貢獻力量。
云上田園
屈雯雯:集精品花海樂園、鄉村文創高地、沉浸式夜游于一體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每逢節假日,這里將融入國潮演繹、非遺展覽等文化元素。
南海溫泉
屈雯雯:溫泉水來自地層深處,為含偏硅酸、偏硼酸的氟、鍶醫療熱礦泉,水溫57℃。有資料表明,溫泉熱浴可使肌肉、關節松弛,消除疲勞,對恢復體力有相當的作用。
金鰲田園綜合體
屈雯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山水林田生態系統建設為核心,打造了長江石居等一批特色民宿,是一個集田園觀光、休閑度假、娛樂購物、農耕研學于一體的復合型鄉村旅游景區。
牛欄壩
屈雯雯:這里沙灘面積約40畝,岸線長約800米,整個沙灘形似彎月,原生態的沙質讓你仿佛置身于海邊。
數據>>>
市場主體年均增速17%左右,新增納稅主體80余家
培育專精特新企業22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
打造市級以上企業創新平臺14個
盤活閑置土地300余畝、農房20余棟用于旅游產業發展
美食
跳磴芋兒雞
一味雞雜
蜂窩壩柴火雞
聚福源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