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黃蘭清
近日,2025年全國新時代“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宣傳推介名單公布,79歲的大渡口區跳磴鎮石盤村村民李世相被推介為2025年全國新時代“百姓學習之星”。這位在土地上耕耘半生的老農業人,用半個世紀的躬身實踐,將農業技術的種子播撒在鄉村田野,以永不停歇的學習熱情,書寫著屬于新時代農民的奮斗傳奇。
從技術新手到柑橘專家:
19歲開啟的農業人生
李世相與土地的不解之緣,始于1974年的一場“梨蘋工作培訓會”。19歲的他懷揣對農業的熱愛踏入課堂,這場培訓如同一把金鑰匙,為他打開了鉆研農技的新世界。學成歸來后,他率先嘗試將梨子蘋果的嫁接技術運用到柑橘種植中,與村民們成功培育出優質柑橘苗。隨后,他又前往九龍坡區寨山坪,學習當時罕見的無核桔栽種技術。這項技術的引進,為石盤村農業產業結構升級開辟了新路徑。
憑借對土壤氣候的精準判斷,李世相認定石盤村適合發展柑橘產業。在他的努力下,首批柑橘大獲豐收,果香清甜的果實不僅讓種植戶嘗到甜頭,更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先后將多個水果、蔬菜項目引入村里試點。
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李世相憑借過硬的農技知識成為村農科隊的一名農技員。他帶頭開展水稻、玉米、小麥和土豆等作物的栽培工作,不僅實現豐產,還將種植經驗推廣到附近的多個村社。
80年代初,面對村民對新品種的疑慮,李世相自掏腰包在自家田地開辟試驗田,白天翻土育苗,夜晚查閱資料。經過兩年反復試驗,他培育的葡萄畝產提升了1.5倍,甜度增加了30%。“有了農業技術,不能只顧著自己!”成功后,他毫無保留地分享種苗技術,手把手指導村民,助力石盤村誕生首批“萬元戶”。
2015年,了解到“春見”柑橘的市場潛力后,李世相一頭扎進果園。連續三個月,他的雙手被嫁接刀劃傷、胳膊被樹枝刮破,卻始終堅持記錄數據。最終獨創的“三步嫁接法”使成活率從60%躍升至92%。他組織了幾十場“田間課堂”,幫助村民掌握種植技術,如今石盤村2000畝“春見”果園年產值突破千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的標桿。
128個試驗區的創新:
讓葡萄身價翻倍的秘密
從“拓荒者”到“創新先鋒”,李世相的腳步從未停歇。在葡萄種植領域,面對大小果、著色不均等行業難題,他開啟了一場長達兩年的“攻堅戰”。他將自家果園劃分為128個試驗區域,為每一株葡萄樹建立生長檔案,詳細記錄光照時長、土壤濕度、施肥配比等數據。
經過兩年的反復實驗與觀察,他創新性地給葡萄實行“計生”政策:在發芽開花時,通過抹芽定穗進行干預,將每畝產量嚴格控制在2000斤以內。如此一來,產出的葡萄不僅大小均勻,且顆粒飽滿、外形美觀、著色均勻,含糖量穩定在18度以上,在高端水果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比普通葡萄高出兩倍有余。
他的創新實踐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中國農業報》等媒體多次對其進行深度報道。許多種植戶慕名從各地趕來“取經”,李世相總是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他常說:“只要能幫到大家,多花點時間不算啥。”
從4300元到3.3萬元:
一個村莊的增收奇跡
在品種引進推廣的道路上,李世相成績斐然。70年代初,他從中科院柑研所引進錦橙26號、香水橙等品種,通過改良栽培技術,實現畝產翻番;近年來,他主導的紅苕尖越冬培育、二金條海椒冬季育苗栽培、雜交水稻制種和小麥、玉米、土豆豐產栽培試驗均獲成功。這些成果讓從未種植過玉米和土豆的石盤村迎來大豐收,隨后跳磴鎮在石盤村開拓場地進行推廣。
石盤水果合作社成立后,李世相積極加入并擔任技術骨干。憑借過硬的農業知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帶領村民將人均年收入從2006年的4300元提升至2024年的33000元,全村柑橘種植面積達2000畝,年產量100萬斤,“春見”柑橘更是走出重慶,成為享譽全國的農產品品牌。
從青蔥小伙到古稀老人,李世相在漫長的農業實踐歲月中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上世紀70年代,他徒步20公里到鎮上借閱農技書籍;90年代,騎著自行車到城里參加農技培訓;如今,他熟練使用智能手機,每天通過農業APP學習最新技術……
李世相用一生扎根田野,以學習為犁、以創新為種,在希望的土地上耕耘出屬于新時代農民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