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黃蘭清
近日,區總工會創新打造的“新就業群體之家”數字應用,正式接入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實現了從區級指揮平臺到鎮街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相關職能部門的全流程線上協同調度,預計今年7月將正式上線。
隨著新就業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勞動關系認定模糊、組織覆蓋薄弱等問題日益凸顯。2023年11月,區總工會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發現該群體普遍面臨入會障礙、常態關愛缺失、服務斷層、維權乏力等“四難”困境,而根源在于勞動關系認定模糊、組織覆蓋薄弱、信息不對稱、平臺責任缺位等問題。
為此,區總工會依托數字重慶建設開發“新就業群體之家”應用,構建新就業人員服務信息全量歸集、新就業人員服務需求感知匹配、新就業群體一站式服務、服務質效復盤評價與結果運用等4個多跨場景,以數字化手段破解服務難題。
這個“新家”到底有啥本事?首先是把新就業群體的服務信息全部整合起來,精準捕捉大家的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還能對服務效果進行復盤改進。比如,該應用就像一個“超級數據庫”,不僅收錄了個人信息、黨員信息等數字身份,還匯總了就業、培訓、維權等各種政策資源,大家只要登錄平臺,就能查詢信息、申請服務、在線入會,實現資源和需求的“智能匹配”,再也不用到處打聽消息了。
針對新就業群體工作流動性強、組織起來難的特點,該應用推出了“一碼全程服務”:每人都有專屬二維碼,掃碼就能享受政策咨詢、學歷提升、工會驛站等十余項貼心服務。更有意思的是,參與“隨手拍”上報問題、參加志愿活動還能攢積分,這些積分將來能作為入黨推薦、“最美新星”評選等榮譽的重要依據,讓大家從“局外人”變成社區治理的“主人翁”。
在維權方面,該應用更是下足了功夫:開發了線上維權功能,新就業群體遇到糾紛,不用四處奔波,直接在線提交申請,區總工會聯合區法院、區人社局等8個部門組成“維權天團”,聯動處理爭議。同時,還建立了“工會+平臺企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集體協商制度,專門就勞動定額、抽成比例等核心問題和平臺企業“面對面”協商,從源頭保障大家的合法權益。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通過‘渝快辦’即可一鍵進入應用,體驗‘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的高效服務。”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大渡口經驗”向更多領域推廣,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和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可復制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