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重慶的工業發展邁向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大渡口更是成為了工業崛起的核心地帶。這一年,重慶的工業發展在鋼鐵、交通、制造業等多個領域齊頭并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重慶工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8年市長為重鋼高爐焦爐工程剪彩
1958年,國務院批準了重鋼年生產鐵50萬噸、鋼60萬噸的擴建計劃。當年7月16日,重鋼在新區舉行新高爐、新焦爐工程開工奠基儀式,時任重慶市市長的任白戈親臨現場祝賀,并為奠基儀式剪彩。在全國鋼鐵戰線上,重鋼首開了“邊設計、邊施工、邊生產”的先例。
重鋼進行大規模擴建
1958年,重鋼開始實施大規模擴建工程。主要項目有三個:一是新建了一座2號焦爐;二是上馬了一條1000毫米初軋機生產線;三是將大軋車間廠房擴大了2907平方米。此舉為重鋼在“二五”期間,成為一個生產系統和品種系統都能夠達標的重點鋼鐵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繁忙的小南海火車站
小南海火車站地處跳磴鎮南海村,曾是成渝鐵路上一個繁忙的客貨兩用樞紐站。1958年,經過對小南海段至江津珞璜段的客貨流量定測,小南?;疖囌颈淮_定為川黔鐵路、成渝鐵路交匯的換乘作業站。2018年,渝貴鐵路建成通車后,小南海火車站就成了只承擔貨物轉運的專用站。
大渡口是重慶最早生產電冰箱的地區之一
位于茄子溪街道劉家壩的重慶桿塔廠,始建于1958年。投產初期,桿塔廠的主導產品是鋼筋混凝土電桿。1984年,桿塔廠搖身一變,改名為重慶電冰箱廠,從日本富士通公司引進電冰箱生產線,1986年生產出了“富渝·將軍牌”電冰箱,成為重慶市最早生產電冰箱的廠家之一。
曾經,重慶工業圍繞大渡口轉
1958年6月,在四川省重慶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政府提出了“要盡快把重慶建成以鋼鐵為中心的綜合性現代化工業城市”的“強市”目標,強調要將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以鋼鐵為中心的建設項目上。大渡口獲此厚愛,成為這一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
兩臺意義重大的連鑄機
1958年,新中國第一臺立式雙流連鑄機在重鋼誕生。1964年,世界上第一臺板/方坯弧形兩用連鑄機,在重鋼研制成功并投運。這兩項重大科技成果,對于抗擊和突破國際反華勢力對新中國的經濟封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發展新中國的現代冶金軋鋼工藝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培養了寶貴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