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文琰)6月15日清晨6點45分,茄子溪街道伏牛溪社區居民張重陽起床吃完飯后,穿著工作服出了門。按照工作安排,今天他的任務是把超市堆積的貨品全部進行打包,再等著送貨員將其送出去。
38歲的張重陽是一名肢體殘疾人。為了生活,他在一家汽修店打工,干一些零散的工作。疫情期間,汽修店關門歇業,張重陽只能待業在家。由于沒有固定經濟來源,他多次找工作,卻因為身體原因,導致找工作時處處碰壁。
“我左側上肢患有殘疾,家中只剩我和母親倆人相依為命。我想找一份工作。你們幫我留意一下,有沒有什么工作適合我啊。”半個月前,張重陽給伏牛溪社區工作人員打去電話,希望社區能幫幫自己。隨后,伏牛溪社區把張重陽的情況向茄子溪街道社保所進行了反映。
疫情期間,茄子溪街道積極摸排轄區企業用工和貧困人口就業需求,點對點精準對接,送崗上門。在這一過程中,社保所工作人員積極幫助張重陽“牽線搭橋”,在大渡口沃爾瑪超市幫他找到一份打包員的工作。
“這份工作我很滿意。雖然不能像肢體健全人一樣靈活,但我有信心把這份工作干好!”得知超市的待遇情況后,張重陽喜出望外,在6月2日正式入職成為了該超市的打包員。
如今,每個月25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讓張重陽生活漸漸有了起色。雖然工作辛苦了一些,但能憑借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張重陽感到很滿足。
“只要肯干,生活就有希望。”帶著對工作的熱情,張重陽無論是打包超市貨品,還是清理庫存,他都非常認真、仔細。
“我們主動聯系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的居民,精準推送企業招工信息,讓居民快速、有效獲得崗位信息,從而解決就業難題。”茄子溪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段時間,街道社保所“牽線搭橋”,幫助轄區30多人實現了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