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潤梅 實習生:寇瀟云)全覆蓋走訪摸排,將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納入低保,確保應保盡保;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全區2104戶困難群眾,實現100%結對幫扶;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開啟“主動發現”模式……
近年來,我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扎實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精準扶貧幫困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讓困難群眾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全覆蓋走訪摸排
“工作人員上門走訪,了解到我家的情況后,不僅為我們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還為我們申請了低保,現在一家人的生活有保障了!”日前,家住建勝鎮四民村的秦春燕一家領到了低保金1940元。
秦春燕今年35歲,大兒子12歲,小兒子5歲。丈夫唐正勝患病前,全家生活靠二人在外務工維持。后來,唐正勝因結腸腺癌腹腔轉移住院治療,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今年2月,四民村網格員在入戶走訪時發現,秦春燕既要照顧患病丈夫,又要照顧兩個孩子,本人無法外出就業,生活十分困難,于是迅速向上級部門作了匯報。建勝鎮及時啟動臨時救助,給予秦春燕一家臨時救助金6960元,同時按照低保程序,將秦春燕一家納入了低保。
現在,秦春燕一家已經開始領取低保金,同時兩個孩子還分別獲得了在校學生和學前教育分類救助。
近年來,區民政局扎實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開展“兜底保障”專項行動,完成城鄉低保一體化同標調整工作。區民政局還依托鎮(街)、村(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全覆蓋入戶走訪或電話問詢,及時了解、掌握轄區群眾遭遇突發事件、重大變故等特殊情況,將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納入低保,確保應保盡保。
今年1-5月,全區共救助8876戶次、11879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約794萬元。
一對一精準幫扶
“我想學門技術,靠自己的努力好好生活。”近日,家住躍進村街道躍新社區的劉煒,在社區工作人員幫助下,參加了免費小面技能培訓。劉煒因年齡等原因一直沒有找到工作,靠低保金生活。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他有就業意愿后,決定對他進行一對一精準幫扶,盡力幫他實現就業愿望。
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幫困工作,該局牽頭制定《大渡口區精準扶貧幫困“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方案》,把精準扶貧幫困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人員,做到戶戶見干部、戶戶有責任人,確保幫到點上、扶到根上。
據了解,我區精準扶貧幫困對象主要為城鄉低保戶、民政建檔特殊困難家庭、特困人員、孤兒等。《方案》出臺以來,區領導主動認領,深入幫扶對象家中聽民聲、解難題。全區59個區級部門、8個鎮街及部分企業迅速行動,與困難群眾“一對一”結對幫扶,定期開展入戶走訪,了解情況、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目前,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持續改善、自主脫困能力不斷增強,全區精準扶貧幫困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跳磴鎮沙沱村8社低保戶冉陽光,便是“一對一”結對幫扶的受益者之一。土墻房被改為磚房,他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舒心。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困難群眾2104戶,均實現了“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扶率達100%。
主動發現實打實
家住春暉路街道新華社區的獨居老人李林患有精神障礙,是社區工作人員重點關注關愛的對象。近日,她突發重病,社區工作人員得知后,立即將她送到醫院治療,并及時啟動臨時救助程序,為她支付了1萬余元的住院費。
“精準扶貧幫困路上,決不漏掉一戶貧困家庭,決不落下一個困難群眾!”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稱,為切實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發揮好臨時救助“托底線、救急難”功能,我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
《通知》明確規定,當特困人員、孤兒,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四類困難群眾,遇到醫療困難、重特大災(傷)害、就學困難、生活困難,可以申請臨時救助。比如,在重特大疾病救助方面,最高可獲50000元臨時救助。
與此同時,我區還開啟臨時救助“主動發現”模式,要求鎮街、村(社區)及時發現并核實轄區居民遭遇突發事件、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家庭或個人提出救助申請;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提前將專項資金下撥到各鎮街并建立專戶;開通臨時救助“綠色通道”,將1000元以下小額臨時救助審批權下放到鎮街……
今年以來,我區累計排查困難群眾12226人次,電話抽訪1140人。1-5月,我區共為142戶次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43.8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