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文琰)九宮廟街道錦霞社區有一家特殊的儲蓄銀行——這家銀行不收存款,專收愛心志愿服務。5月25日,記者從社區了解到,愛心義剪、愛心義修、愛心義診,這些志愿服務匯聚的小愛,經愛心儲蓄銀行的“增值變現”后,變成示范引領居民參加社區志愿服務的大愛。
錦霞社區有兩個招牌志愿服務活動,分別是愛心義剪和愛心義修。每個月的25日是愛心義剪志愿服務的日子,轄區個體商戶——美發店造型師顏曉琴如約趕到社區,免費為老人剪發。
“在鄰居引薦下,我今年2月才到社區參與志愿服務的。”顏曉琴說,因為服務時間短,她的鄰里互助愛心儲蓄卡還沒做出來。
錦霞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一位像顏曉琴一樣定期到社區做志愿服務的居民,可以得到一張鄰里互助愛心儲蓄卡。
愛心義修志愿者李慶欣,在物業公司做維修工,利用自己的專長,主動服務社區空巢老人。82歲的李國慶,是一名空巢老人。前幾天,老人家里的水龍頭壞了,一個電話打到李慶欣那里。第二天,李慶欣帶上維修工具上門幫老人更換了水龍頭。平時,老人家里的電器壞了、線路出故障了等,都直接給李慶欣打電話。
“社區凡是8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給李慶欣打電話的,他都上門免費服務。”錦霞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李慶欣志愿服務社區5年了,轄區空巢老人都有他的電話。
記者看到李慶欣的鄰里互助愛心儲蓄卡,除了義修服務,他還幫助空巢老人打掃衛生、參與小區環境衛生治理等記錄,志愿服務時長以2小時居多。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時長,愛心儲蓄志愿服務時間可以兌換積分,1個小時兌換2分,李慶欣目前的志愿積分已經達到300多分。
2016年,錦霞社區模仿銀行的儲蓄制度,依托愛心積分儲蓄、愛心積分兌換兩大主流業務,采取“付出—積累—回報—再付出”的雙向服務機制,有助于在社會上形成愛心傳遞、溫暖你我、互愛互助、團結進步,而又持久的良性發展模式。
目前,錦霞社區有60多名居民獲得了鄰里互助愛心儲蓄卡。根據志愿服務時長折算后,凡是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居民,能領到香皂、洗手液、洗衣液、抽紙、電水壺等小禮品。“禮物雖小,更多是對志愿者服務精神的一種褒獎。”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