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軍)“來到這里,我感覺像家一般溫暖!”5月21日下午,外賣員張小勇在送完手中最后一單外賣后,走進位于錦城社區附近的一家“義渡工友之家”,喝了杯水,然后給手機充電……
他所說的“義渡工友之家”,是區總工會為戶外勞動者打造的臨時落腳點,專門為戶外勞動者提供休息的地方,并配有微波爐、多功能充電器等日常生活設施。
在這里,戶外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手機能充電。
“‘義渡工友之家’能夠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溫暖貼心服務,改善戶外勞動者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積極助力全區復工復產。”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說。
首批建成12家
今年36歲的張小勇,家住八橋鎮半島逸景公租房,三年前,他成為了外賣員。“平時從早到晚都在外面跑,呆在家的時間其實很少。”張小勇說,外賣員這個職業,上下班時間不固定,沒有一個落腳點。“疫情期間,很多地方沒有復工復產,我們在外面想臨時找個喝水、充電的地方都不容易。”張小勇說。
像張小勇這樣的戶外勞動者,在我區還有不少。他們早出晚歸,工作間隙,想要找個歇腳點都很難。
為解決他們的問題,連日來,區總工會經過走訪調研,決定在已建成的圖書館愛心驛站、龍珠愛心驛站等4個市級愛心驛站基礎上,按照整合原有資源、依托社會資源、聯合社會伙伴的站點建設形式,與單位建立合作關系,以標識互認互掛方式為主、選址新建為輔的模式,推進“義渡工友之家”建設工作。
來到設在大渡口融興村鎮銀行的“義渡工友之家”,有一種到家的感覺。大門的右上方,“義渡工友之家”幾個字赫然醒目。門口一側的桌上,放著可隨時取用的杯子和水。
走進大廳,右側的角落整齊地擺放著微波爐、飲水機、小藥箱、多功能充電器等設備。“我幾乎每天都要來這里兩趟!”因為方便,張小勇在工作間隙會來到這里歇腳。
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義渡工友之家”建設整合了多方資源,得到區城管局、區固廢公司、春暉路街道、建設銀行大渡口支行、大渡口融興村鎮銀行、正博興醫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為戶外勞動者打造出12家“義渡工友之家”。
溫馨的“避風港”
家住茄子溪街道的周才樹,是區固廢公司的一名環衛工人。凌晨3點鐘,她就要從家中出發,步行一個半小時來到區圖書館附近,開始一天的工作。
中午12點,周才樹像往常一樣,拿著飯盒走進了附近的“義渡工友之家”。八九平米大小的房間內,擺放著桌椅、微波爐、冰箱等生活設施。
進入房間后,周才樹徑直走向座椅。休息片刻后,她起身拿起飯盒,放到微波爐里加熱,又從擺在墻角的冰箱中拿出半罐咸菜。
忙碌間,幾名工友陸續走了進來,有的給手機充電,有的接水暢飲,還有的則打開電視機……
隨著人員的增多,原本冷清的房間變得熱鬧起來,房內的溫度也隨之升高。此時,一名環衛工人從茶幾下拿出遙控器,啟動了空調。
“這里除了比家要小點,其它的基本沒差別。”“以前我們熱飯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吹空調、看電視了。”……午飯期間,周才樹與幾名工友聊著家長里短,把現在同過去進行比較,感嘆現在大家有了“避風港”。
閑聊間,周才樹拿起桌上一塊寫著“義渡工友之家分布圖”的立牌,仔細端詳起來。只見該立牌上標出了我區現有的“義渡工友之家”具體位置。分布圖底角處,還印有區總工會3名律師的咨詢電話,可為勞動者提供免費法律服務。
“我們負責的這個片區,幾家醫院和銀行也有類似的休息點,以后我們可以到這些地方休息和熱飯,不用專門跑這么遠了。”周才樹高興地說。
“之所以要把醫院納入其中,是考慮到環衛工人、外賣員等戶外勞動者,在工作期間若遇到小傷小病,能及時得到處理。”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這找到“娘家人”
為什么要打造“義渡工友之家”?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解釋,除了給靈活就業的戶外勞動者提供方便外,為他們找到“娘家”也是打造的初衷。
張新程是一名貨車司機,疫情期間,他也一直堅守崗位,負責公司貨物的運輸工作。
前不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走進了“義渡工友之家”,碰到了一群同樣堅守在外面工作的戶外勞動者。“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大家都很熱心地幫我出謀劃策,我在這里找到了歸宿感,每天工作起來也是活力滿滿!”張新程說。
正是因為有了“娘家”,像張新程這樣的靈活就業人員的積極性增強,他們放棄大量的休息時間,為城市的復工復產默默付出。
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貨車司機、快遞員、保安員等靈活就業群體持續擴大,把靈活就業人員吸收到工會組織中,已經成為維護這些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現實需要,同時也事關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正因為如此,加足“馬力”為戶外靈活就業人員尋找“娘家”,成為近年來區總工會的一大工作重點。
為此,區總工會以“強基層、補短板、增活力”為主線,以深化基層工會改革為主題,以擴大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的覆蓋面為突破,不斷增強基層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而“義渡工友之家”的落地,則破解了這一難題。
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義渡工友之家”的建設,是尊重勞動精神的客觀要求,也是“娘家人”要讓勞動者更有尊嚴和獲得感的工作職責,同時,在復工復產的大環境下,也能盡一份力。
據悉,此次建成的12家“義渡工友之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區總工會還將進一步整合資源,號召更多愛心組織和單位加入“義渡工友之家”建設中來,并持續完善服務功能,逐步建成覆蓋全區的服務戶外勞動者站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