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重慶日報》在4、5版“加快推進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欄目中,邀請7位嘉賓,解析了中心城區怎樣加快聚集創新鏈頂端、產業鏈前端、價值鏈高端等“硬核”功能,實現能級躍升。《重慶日報》專訪了區委書記王俊,并刊發題為《大渡口:加快自身發展服務“強核提能級”》的報道,本報今日予以轉載。
市委、市政府對建設主城都市區作出部署,著力在互聯互通、興業興城、共建共享、宜居宜游上加大工作力度。大渡口作為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是我市唯一納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的區,既面臨著補齊短板、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又擔負著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中心城區職責。
我們將以產業培育、互聯互通、文旅融合等為重點,在提升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上狠下功夫,著力推進產業興城、生態興城、人文興城,建設“高質量產業之區、高品質宜居之城”,努力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加快自身發展,服務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強核提能級。
產業發展由“重”變“輕”、由“輕”變“好”
市委、市政府明確,中心城區要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我們將圍繞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方向,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態環保、大健康生物醫藥、文化休閑旅游“四大支柱產業”,主動融入全市“芯屏器核網”,一手抓“補鏈成群”,推動形成一產業一龍頭一集群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手抓“老樹發新枝”,著力在優化存量上做文章,延長產業鏈條,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推動存量變增量、增量變存量,產業發展逐步由“重”變“輕”、由“輕”變“好”。
高品質建設釣魚嘴音樂半島,做靚人文之城名片
在打造人文之城方面,我們將結合全市“兩江四岸”城市發展主軸,依托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總體發展,突出釣魚嘴音樂半島建設重點,堅持以點帶面,做靚大渡口人文之城名片。
一是堅持生態綠色發展原則。突出灣區自然生態功能,通過產業賦能,帶動濱江片區產業再造、功能轉型,成為主城都市區南部片區人文藝術的展示區、綠色發展的示范帶。
二是堅持重大功能項目引領。高品質建設釣魚嘴音樂半島,全力推動長江音樂廳為核心的重大功能性項目建設。
三是堅持產城融合筑牢發展基礎。深化與四川音樂學院、北京摩登天空等本地音樂藝術院校和知名機構的合作,打造西部國際音樂文化交流中心、國家級音樂產業基地。在原重鋼廠片區,以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為核心帶動,發展藝術文化會展的相關產業,形成文創產業園區。
四是堅持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品質。將文化休閑旅游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打造獨具特色的濱江文旅品牌。同時,深入挖掘和傳承工業文化資源,打造西南工業文創城,讓老工業基地在新時代煥發新的魅力。
融入主城都市區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發揮中心城區南大門作用
融入主城都市區發展,交通是大渡口區必須突破的短板和瓶頸。我們一直致力于改善交通路網,加快推動骨干路網、出區通道建設,融入主城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更好體現大渡口中心城區南大門作用。
我們將深化與九龍坡、巴南、江津等南部片區聯動發展,合力推進大濱路九濱路連接道、五臺山立交至雙山隧道段、白居寺長江大橋、陶家隧道等通道建設,全力助推成渝鐵路中心城區至江津段改造,加快推進軌道交通18號線、江跳線建設,打通中心城區南北濱江片區通道、提高東西片區暢聯水平。
同時,著眼進一步暢通區域交通內循環,完善“七縱七橫”骨干路網,加快節點性道路工程建設,啟動建設一批旅游路、產業路、便民路。(據《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