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文琰)“陳阿姨,今天感覺怎么樣呀?血壓測了嗎?藥吃了嗎?”5月7日,茄子溪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張鳳玲一來到單位,就趕緊翻看她的患者就診記錄,逐一撥通電話向患者問詢身體狀況、用藥情況、血壓血糖控制情況等,并根據慢性病患者情況確定治療方案。
“我和老伴每天都有自己測血壓,藥快吃完了……”家住陳家壩社區豐收四村的陳童英感到很意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還牽掛著他們。
“您在家等著,我們一會兒就給您送藥來。”家庭醫生張鳳玲得知情況后,立即將陳童英需要的藥物送到其家中。
疫情期間,茄子溪街道在“網格化”健康管理基礎上,組織家庭醫生充分運用微信、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與慢性病患者或其家屬、照護人員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實現無接觸就能及時掌握慢性病患者健康狀況。同時,街道的工作人員、志愿者還利用空閑時間免費送藥上門。
“我們通過電話、微信對慢性病患者開展訪視、問診并服務,對已經有成熟方案的慢性病門診患者進行網絡開藥,然后再義務送藥上門。”張鳳玲說,針對這些患者,她要詳細地將每次的身體情況記錄在患者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內,還要根據患者情況合理調整、指導用藥。
疫情防控期間,茄子溪街道轄區的家庭醫生利用微信群相繼推出“防疫小知識科普”“在線康復指導”“視頻門診”等,在特殊時期讓社區群眾就診、咨詢得到極大便利。
截至目前,茄子溪街道共有28名家庭醫生,簽約813戶,為轄區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門服務10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