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肖藝?實習生?朱晨鷺)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第一線,對我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起著關鍵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區廣大社區工作者不講條件,挺身而出,筑起防控疫情的銅墻鐵壁。
從強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實施地毯式排查,到叮囑督促社區居民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從做好小區封閉管理,加強疫情監測,到測體溫、做消殺、清垃圾;從做好密切接觸人員居家醫學觀察,到居民日常生活保障服務,解決居民各種生活難題……廣大社區工作者為落實每一項防控措施和工作環節,奮勇拼搏,默默奉獻,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爭做“排查員” 筑牢社區安全防線
疫情防控,基層社區是第一道防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區強化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全力開展地毯式排查,防止疫情蔓延。
1月23日,躍進村街道鋼堰社區某小區居民被確診為我區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在嚴重缺乏專業防護裝備的情況下,社區干部身披雨衣,戴著口罩、手套,多次到確診病人及其親屬家中入戶追蹤情況。僅一周時間,該小區就確診了6名新冠肺炎患者。“我們頂著壓力,連續十多天連軸轉,與時間賽跑。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第一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鋼堰社區黨委書記謝瑜說。
在此期間,鋼堰社區牽頭成立以物業、業委會、小區黨員骨干和社區干部組成的重點小區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隨后,又陸續建起跟蹤服務、綜合協調、隔離值守等8個工作組,加班加點開展定期會商、走訪宣傳、摸排登記、輪班值守、環境衛生管理、生活服務等工作。
3月28日上午,我區確診一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該確診患者為八橋鎮雙城社區居民。八橋鎮、雙城社區立即啟動境外輸入防控工作。
八橋鎮要求小區物管對患者所住樓棟進行嚴格管理,安排工作人員對居民測量體溫并進行登記,封閉該樓棟負一樓車庫出入口。同時,物管每天對該樓棟的電梯、樓道、大廳等公共場所進行兩次消毒。此外,雙城社區積極配合區疾控中心對患者住所進行全面消毒,并對患者同層樓的5戶居民進行入戶排查,建立信息檔案。
善做“服務員” 保障居民生活需求
疫情防控工作中,處處可見社區工作者的身影,他們不辭辛勞,默默奔走在街頭巷尾,為居民送去防控小知識,幫居民代購生活用品。
“社區提供的服務太貼心了,很感謝他們!”回憶起自己居家隔離的那段時間,家住跳磴鎮華庭社區的吳曉冬依然對該鎮專班服務人員贊不絕口。
疫情防控期間,跳蹬鎮成立“居家隔離專班”,對所有隔離居民進行24小時跟蹤服務,通過視頻聊天的方式,了解居家隔離對象的身體情況和生活需求。為全面照顧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起居,專班服務人員還充當起“跑腿員”,定時通過電話或微信了解村民需求,提供生活物資、疏導情緒、幫助繳納水電氣費等貼心服務,全力以赴保障村民的生活需要,讓他們安心居家隔離。
“我不會使用手機網購,腿腳又不便。感謝你們為我送來的蔬菜,辛苦了!”家住茄子溪街道陳濱社區的空巢老人陳朝珍,接過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新鮮蔬菜后激動地說。
疫情期間,陳濱社區工作人員除了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他們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保障轄區空巢老人的生活所需。唐正瓊是陳濱社區的工作人員,除了負責社區的防疫工作,她還要去農貿市場為空巢老人購買生活物資。“疫情當前,很多空巢老人生活不便,所以我們提供上門服務,切實保障好他們的正常生活需求。”唐正瓊說。
會做“組織員” 凝聚群眾抗疫力量
疫情期間,各社區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組建各類抗疫志愿者隊伍,大家并肩作戰、攜手同行,共同守護著家園。
“請大家做好防護措施,盡量不要出門。”“要勤洗手,多通風,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大年初四一早,穿上志愿者背心,戴上口罩和手套,九宮廟街道九怡社區志愿者陳富華、吳淑榮激情滿滿地投入到抗疫工作。疫情期間,九怡社區快速組建了一只抗疫宣傳志愿者隊伍,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在轄區挨家挨戶宣傳,張貼疫情防控海報和分發疫情防控手冊。
“我是一名退休黨員,去‘疫’線義不容辭。”“在這關鍵時期,我報名!”在春暉路街道錦城社區,活躍著一支“春暉及時雨”志愿服務隊。疫情期間,社區通過電話、微信群、QQ群發布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短短兩三天,由20余名居民組成的志愿服務隊正式“上崗”。他們深入大街小巷、小區院落,向居民發放宣傳冊;在主要路口出入點為市民量體溫、采集出入人員信息、登記外來車輛情況;進小區、進樓棟,對轄區內的樓道、電梯等公共區域開展消毒工作。
新山村街道組建了小喇叭流動宣傳、上門服務、防控卡點值守等志愿服務隊30余支,循環開展防疫知識宣傳;“愛心168”“醫療168”“宣講168”,建勝鎮組織400余名志愿者第一時間投身到疫情防控的戰斗中來……志愿者也成為不可或缺的抗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