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永香)春暖萬物生,草木正萌發,正是食用野菜的好時節。水芹菜、薺菜、馬齒莧、香椿芽、苦菜……正在陸續走上餐桌,讓大家換換口味。
但是,野菜雖然鮮美,但吃野菜也有講究。區中醫院醫生黃婧文告訴記者,吃野菜有幾點注意事項:一是鹽水浸泡。野菜上面附著許多雜質,洗凈后在淡鹽水中浸泡,建議不低于1小時;二是不宜久放。野菜在洗切和下鍋烹飪之間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營養元素的流失。而且久放的野菜也不要吃,久放之后不僅不新鮮,而且營養成分減少,味道也會變;三是吃前熱焯。野菜在食用之前最好用熱水焯一下,去掉野菜本身的苦味,口感也會更好;四是別吃太多。野菜一般生長在污染較少的環境,稱得上是“天然食材”,風味獨特,但野菜大部分性涼,有解毒敗火的作用,吃得過多容易造成脾虛、胃虛等不適。
“長期脾胃虛弱、虛寒以及患有腸炎胃炎的人不宜吃野菜。”黃婧文說,此外,野菜大都是“發物”,容易引起皮疹等過敏癥狀,所以容易過敏的人也不宜吃野菜。
具體來說,香椿容易引誘痼疾復發,所以有慢性疾病的人應少吃或最好不吃。面條菜性涼,所以有宮寒或者體虛的人最好不要食用。拉肚子的人及脾腎虛者不能吃薺菜,患有眼疾、瘡瘍、熱感冒的人也不宜吃。體寒的人最好不要吃苦菜,而且苦菜含有特別多的草酸和苦味素,對胃的刺激比較大,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也盡量不要吃。脾胃虛寒者不宜吃白花菜,熱性體質慎吃艾草類食物,氣虛者切記謹慎食用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