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現在做家務嗎?”當把這個問題拋到不少家長面前時,大家眾說紛紜。七嘴八舌的背后,是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被忽略甚至被幾乎遺忘的勞動教育。
????如今,無論在家長群里還是大人們聊天的時候,熱議的通常是 “上哪幾門補習班”“作業寫到幾點”“學什么特長”“假期去哪里游學”等等,至于勞動,好像有點遠。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給許多家長指明了方向,重新審視勞動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現狀??
????只有20%的孩子做到每天勞動
????“女兒廚藝又進步了!”4月8日,家住新山村街道的周強在朋友圈表揚女兒的廚藝,得到眾多朋友的好評。
????11歲的周陽,是區實驗小學一名六年級學生。這段時間,她除了在家“云上課”,還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家里的“掌勺”。“女兒很懂事,每天完成‘云上課’后,她還會主動下廚和打掃衛生。”周強說,他教育孩子就是學習勞動兩不誤。
????而正在上初二的王瑛(化名)卻與周陽完全相反,除了學習,從不參與任何家庭勞動。“家里有掃地機器人掃地,衣服放在洗衣機里就能清洗,碗筷可以用洗碗機清洗。”94中初二學生王瑛說,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家務活無需多費力,依靠機器就能完成。
????就這個話題,記者設計了“你的孩子多久進行一次家務勞動?”“每次進行勞動的時間有多長?”“你認為孩子有沒有做家務勞動的必要?”“你對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態度是什么?”等4個問題,并對市民朋友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從調查情況來看,兩三天做一次家務勞動和一周左右做一次勞動的孩子較多,分別占比33.73%和28.94%,幾乎每天做家務的孩子占比22.1%,另有3.43%的孩子從不做家務。每次家務勞動的時間,61.99%的孩子在0.5小時以內。
????絕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家長認為孩子做家務勞動很有必要,非常支持孩子做家務勞動,因為勞動能夠培養孩子的能力、鍛煉他們的身體、也可以融洽家庭氛圍。
????但是也有少數家長認為勞動對孩子沒有意義,認為學生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學習,甚至覺得開設勞動教育沒有用處。
????原因??
????勞動幾乎是“家長包辦”
????當問到為什么有些孩子不愛勞動時,有家長們這樣談到,不是“不愛勞動”,而是“沒時間”“不會勞動”。出于疼愛,很多父母不舍得讓孩子干一點家務活。有的家長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行了。
????對于孩子在家里“十指不沾陽春水”,家住春暉路街道的馬佳佳無奈地說:“自從兒子上高中住校后,每個周末都要拎幾包臟衣服回家,連襪子也要拿回家讓父母洗。”
????“從理智上講,想給孩子安排點家務活,但從感情上講,又心疼孩子。作家長的都想把寶貴時間,留給孩子學習和休息,所以不忍心再給他們加上‘勞動’的砝碼。”馬佳佳笑著說。
????采訪中,也有不少家長表示,孩子要會勞動,才能真正學會生活。“我家孩子在家會整理自己的書包、書桌以及練琴后收拾相應物品,吃飯幫忙擺放碗筷,周末和假日在大人督促下整理內務,比如疊被子、洗襪子、倒垃圾等,偶爾掃地和洗碗。我的想法是孩子應該盡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感恩心和責任心。”43歲的閻嚴這樣說。
????舉措??
????勞動教育成為“必修課”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據了解,《意見》對勞動教育進行了整體設計,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意見》規定,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托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于32學時。
????此外,《意見》還對每天課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大中小學每學年設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勞動周,小學低中年級以校園勞動為主,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中勞動,高等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以校外勞動鍛煉為主。
????聲音
????記憶中的“勞動課”
????印象深刻的勞動課是每學期有一周時間到農場種莊稼。正因為小時候的勞動經歷,讓我養成了勤勞、善良、能吃苦、懂得堅持的良好品質。
????——60后退休工人 周虹
????我們小時候植樹,還要去挑水挑肥,種的樹在學校已經長很大了。在勞動中我們也受過傷,但都沒事。現在想起來都是成長的美好回憶。 ——70后居民 楊紅
????20多年過去了,讀小學時的勞動課,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打掃教室衛生,而是去戶外翻土種植蔬菜和樹木。現在還能回想起小伙伴們一起勞動的溫暖場景。 ——80后白領 張瑜
????相關鏈接
????鋼花小學
????“開心農場”讓學生體驗勞動最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幾年前,鋼花小學在教學樓的天臺上開辟出了一塊“開心農場”。作為學校教學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之一,深受全校師生的喜愛。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學生們跟著物候勞作,順著規律種養,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學校結合“我愛我家”德育微課程,讓學生們的雙手更加靈巧,智慧得到發展,成長為健康快樂、熱愛生活的人。
????“我們從2015年開始在教學樓A區樓頂開辟了‘開心農場’,從回歸自然角度切入,探索育人模式的轉變,讓勞動回歸校園,與課程逐步融合;與學科教學相滲透,讓學科教學有了新鮮元素,扎實而接地氣。”鋼花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農耕知識、農趣游戲、農活體驗、農產制作……精心設計的校內研學課程讓孩子們受益匪淺。學校負責人表示,“德育不是灌輸,而是一種體驗。與其念一百遍‘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不如讓孩子們親自體驗‘汗滴禾下土’的辛勞。在參加勞動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怎樣翻土除草、如何播種澆灌、何時收獲果實,讓孩子們通過體驗、觀察、寫自然筆記,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特點,養成熱愛勞動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據悉,在構建勞動課程新樣態上,鋼花小學結合勞動教育的目標需求及學校實際,采用“學科整合、力量融合、資源綜合、多元評價”四個策略,通過“課程開發、區域推進、生態優化、全面發展”四個路徑開展探究與實踐,努力追求適合學校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勞動教育課程新樣態。同時,學校還嘗試從地里到餐桌、從學校到家庭、從家庭到社區,分年級細化落實家務技能學習,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為親子提供互動途徑,讓孩子愛上勞動。
????記者手記
????全面理解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
????如今,勞動教育重新被拾起,學校逐步開始與社會、家庭聯合開展勞動教育實踐。但現實中,走進青少年群體,傾聽他們的心聲,我們發現,轟轟烈烈的勞動教育在不少人心中卻是雁過無痕。
????現在的孩子趕上了物質充裕的時代,他們衣食無憂,不知稼穡之艱,他們的眼界更為開闊,自我意識也前所未有地強烈。如果勞動教育還沿用傳統的體力勞動,讓學生體驗吃苦流汗,顯然難以讓他們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
????勞動教育怎么搞,是擺在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家庭、社會面前的一個時代難題。在眾多歌頌和提倡勞動的聲音中,教育家陶行知對于勞動的闡發,具有較強的啟發意義。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關于勞動與創造的關系,陶行知講道:“手腦一塊兒干是創造力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的思想,對于勞動教育乃至于“五育”并舉如何開展,都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
????“五育”并舉是手腦并用、心手相生。勞動教育更是如此,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固然重要,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創造性勞動教育,讓青少年因為取得勞動成果感到滿足、愉悅,體驗到勞動的價值感和存在感,切實感受勞動不僅光榮,勞動還讓人獲得幸福,能夠讓身心獲得全面發展。
????本版稿件由記者 文琰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