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雯)近段時間,越來越多的市民發現,朋友圈中那些原本做導游的朋友,不再用旅游團廣告“刷屏”,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直播帶貨”的宣傳推廣。
????“對于導游來說,沒團帶就等于沒收入。最近這一個多月,導游們的日子都不好過,電商、直播、賣保險,大家絞盡腦汁利用自己手中的客戶群體維持生計。”家住我區秋實小區的導游吳琴(化名)直言,最近兩個月,她從一名導游變身電商,賣起了童裝。
????“轉行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吳琴說,正月初三,她接到旅行社的通知,了解到團隊游業務全面停止的情況后,就基本進入了“失業”的狀態。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除了幫助已預訂出游的顧客退改產品,吳琴也一直在琢磨,疫情期間到底能做點什么。
????“宅”在家的那段時間,吳琴對自己的導游職業生涯有些迷茫。直到一個多月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吳琴的發小易歡(化名),邀請吳琴一起做童裝銷售生意。易歡原本有自己的服裝實體店鋪,受疫情影響暫時未能開店營業,想讓人脈廣泛的吳琴和她一起做線上童裝銷售生意。倆人一拍即合。
????研究商品、進貨、朋友圈發廣告、直播帶貨、寄快遞……“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有近百個訂單,忙起來都沒有時間吃飯,但也有偶爾一兩天沒什么訂單。一個月下來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吳琴告訴記者,從導游到“微商”,她作為“后來人”,在專業度、客源等方面都不如“圈里人”有經驗,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像吳琴一樣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了個措手不及的導游并不在少數。疫情之下,隨著相關線下業務的暫停,旅行社、旅游企業進入了停擺期,導游幾乎全部失業、收入“歸零”。
????“根據行業規則,導游大多是沒有固定工資的,收入主要來自帶團的分成。一般在旅游旺季,一個導游每月可以帶4個境內團、3個或4個日韓、東南亞熱門國家出境游團、1個或2個歐洲長線旅游團。跟團游業務一日不恢復,導游就一日無收入。”步行街一家旅行社老板陳曉介紹。
????在經歷了疫情“洗禮”后,除了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吳琴和她身邊的同行們,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導游行業,也逐漸有了新的職業規劃。
????“一方面,喜歡玩,愿意永遠‘在路上’,可能是大多數導游選擇這一行業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極其不穩定的收入狀態,讓我們也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換一個‘生存模式’。”吳琴坦言,她和不少導游朋友們都決定,復工后要逐步開展一些線上服務,平衡收入結構,攤薄風險。
????跨界“操作”,轉行“自救”。在這個特殊時期,線下行業從業者們的轉型應運而生、順勢而為,透露出他們面對疫情沖擊卻不屈服的力量,也為其自身職業發展增加了選擇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