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思源公園文化廣場,一群居民排列整齊,伴隨著音樂聲響,他們揮動手腳、扭腰、轉圈、踢腿……跟隨隊伍最前面的人跳著廣場舞。他們是九宮廟街道百花社區百花村舞蹈隊的隊員,而站在最前面的人,就是隊長楊治玉,她已帶領隊員跳了十二年舞。
楊治玉(左二)教隊員舞蹈動作
????自掏腰包 組建舞蹈隊
????楊治玉今年65歲,從單位退休后的她剛住進百花村時,發現一些愛好跳舞的居民總是三三兩兩地散落在各個角落獨自練習。“我當時就在想為什么不把他們組織起來,建立起一支舞蹈隊呢?更何況我也一直很喜歡跳舞,現在退休了,空閑時間也比較多。”楊治玉告訴記者。2007年,一支活躍在社區的文化活動隊伍——百花村舞蹈隊就建立起來了。“自從參加了舞蹈隊,感覺生活更規律了,還認識了很多朋友。”一旁的隊員楊莉告訴記者。
????“光有人員還不行,跳舞怎么也得有設備啊。”于是,楊治玉還自掏腰包買來音響、舞蹈道具,并免費為大家統一購置了服裝,教大家練習舞蹈。在楊治玉的帶動下,舞蹈隊的人數越來越多。現在,百花村舞蹈隊一共有二十七個人,隊員中年紀小的三十幾歲,年紀大的甚至都八十歲了。
????除了每晚固定的舞蹈時間,楊治玉還時常帶著隊伍參加社區的公益性演出。“只要社區有活動,需要我們,我們就會去。”楊治玉說。
????耐心示范 手把手指導
????“今天我們跳幾首新歌曲,大家跟著我學。“每天晚上,楊治玉都會準時到達思源公園文化廣場,和隊員一起調試設備,挑選曲目。來跳舞的人大多數都沒有基礎,楊治玉就按照節拍教學,為他們講解舞蹈的分解動作,一遍一遍耐心示范,現場手把手糾正動作。久而久之,楊治玉教出了一套心得:“不能兇,不能急躁,把每一個動作舞姿都細細地做分解示范。不少人剛開始都不敢跳,要鼓勵她,總會越跳越好的。”一遍不會教兩遍,教到會為止,這一教就是十二年。
????“平均一個星期教一個新舞蹈,我先學了再去教隊員。”據楊治玉介紹,她經常在網絡上搜索適合中老年人的歌曲和舞蹈,自己先看兩遍視頻,然后閉上眼睛回憶動作,最后再跟著音樂跳一遍。“一般十來分鐘就能學會。”楊治玉說。她還會征求隊員的意見,把大家都已經爛熟于心的歌曲刪掉,換上新歌。“跳新的比較有勁,大家興趣也更濃厚,擔心學不會的話還會更認真專注。”隊員沈海說。此外,部分隊員年紀較大,考慮到他們的身體狀況,隊伍選擇的歌曲和舞蹈都很柔和,每次跳一個小時,遇到下雨天和高溫天也會暫停跳舞。
????在這十二年里,楊治玉不計個人得失,從不收取任何費用,大家問她其他教壩壩舞的都要收取一定的費用,比如用音箱、找一些歌曲、學新舞蹈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精力及費用,為什么她不收取呢?楊治玉總是笑著說:”壩壩舞既鍛煉身體也愉悅心情,大家都是一個社區的街坊鄰居,我幫助了大家,我也感到快樂。”
????身心愉悅 越跳越精神
????“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大家跳舞的時候都會互相傾訴,心情會舒緩很多。”隊員楊莉說,跳舞除了讓她郁悶的心情得到釋放外,有時候大家也會分享自己游玩時遇見的趣事、帶回來的土特產,鄰里感情越來越好。
????談及長期堅持跳舞后的變化,隊員們紛紛踴躍地告訴記者。“我來跳舞之前走路彎腰駝背的,但是跳了兩三年后,背明顯伸直了一些。”隊員許芳說,她覺得有一部分原因應該是她長期跳舞,活動了筋骨。
????“我剛開始的時候特別胖,人也比較內向不愛說話。自從加入了舞蹈隊后,身材苗條了許多,而且性格也開朗了不少。”看著自己的改變,隊員劉娟特別欣喜。“劉娟跳舞很認真,比較有毅力,現在還經常問我要不要去參加社區的活動。”楊治玉開心地笑道。
????十二年,楊治玉和隊員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親似一家人。“大家經常在微信群里聊天。我早上起來得比較晚,打開手機微信群里已經有上百條消息,大家都在互道‘早上好’。”楊治玉一邊說還一邊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而逢年過節,隊員們也會特意聚一聚,“今年過年打算每個隊員做一道菜,大家一起在家里吃。”
????眼看年紀漸長,楊治玉也有自己的打算。“歲數大了,跳不動了的時候就把隊伍交給年輕點的隊員。”楊治玉表示。
????(記者 張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