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寶貝兒,看這里!”?在新天澤國際廣場一家影樓里,兒童逗笑師鄧玲拿著小鈴鐺在寶寶眼前晃了晃,做出各種有趣的動作,嘴里還模仿著各種聲音。“咯咯咯”……寶寶盯著鄧玲手中的鈴鐺,瞬間破涕為笑,撲棱著小手去抓鈴鐺,一旁的攝影師連忙按下快門,抓拍下寶寶純真的笑臉。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著寶寶去專業影樓拍藝術照成為一種時尚。于是,一種在拍照時引導寶寶展露笑容的職業——逗笑師,順勢而生。
“我很喜歡小孩子,這是我做這份工作的初衷。”鄧玲,26歲,家住錦天康都小區。她告訴記者,逗笑師最早的雛形是攝影助理,主要是給攝影師“打雜”,配合攝影師引導寶寶展露笑臉、做動作等。最近幾年,兒童攝影被劃分出來,攝影助理也獨立出來,成了職業逗笑師。一般而言,兒童攝影師都專門配備了相對應的逗笑師。
很多人認為逗笑師是個技術含量很低的職業,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鄧玲介紹,逗笑師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孩子克服恐懼心理,配合攝影師完成拍攝工作,捕捉到孩子最美麗的瞬間,還要讓家長滿意,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記者在現場看到,低齡段寶寶不受控制,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時,好動喜哭,想讓寶寶“笑一個”并不容易。這時,鄧玲便通過吹泡泡、扮鬼臉、玩鈴鐺、撓癢癢等夸張動作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引導寶寶面向鏡頭露出笑容。為了抓拍到寶寶最完美的瞬間,單是這幾個動作她便要重復幾十次。
“我好佩服她啊,將孩子逗得服服帖帖!”?站在攝影師旁的媽媽李文樂表示不可思議,她告訴記者,平常在家里想給孩子拍張可愛的生活照都不容易,現在寶寶到了這里特別愛笑,以后每年生日都要來照一次,記錄寶寶的成長。
鄧玲向記者透露,逗笑師每天都要接觸不同性格的孩子,開朗的、任性的、靦腆的,孩子的性格多種多樣,為了能博他們一笑,鄧玲工作之余要做很多“功課”,比如要看最流行的動畫片,學唱兒歌,設計好玩的游戲。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鄧玲也會采用不同的辦法,比如0到6個月的寶寶,鄧玲會利用一些能發出聲響的玩具來引導寶寶,同時不斷與寶寶說話,贊美表揚寶寶,做一些奇怪的動作吸引寶寶。而3到5歲的寶寶自我意識已經很強烈了,鄧玲只能通過與寶寶游戲互動來調動寶寶的表現力。鄧玲說,只有充分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特點、需求,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和孩子打成一片。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鄧玲的膝蓋有淤青的痕跡,對此她笑稱,這在工作中是常事。“由于孩子年齡比較小,所以我們必須要彎下腰來逗他們,經常會跪在地上。此外,夏天身上穿得比較少,在他們面前有時要故意摔倒,或者出點洋相,因此,膝蓋經常會變青。
“我每天需要接待5-8名寶寶每月差不多有五千多元的固定工資,如果影樓效益好,也會有提成。”鄧玲告訴記者,因為人們對這個職業不了解,家人一開始對自己當逗笑師十分反對,覺得這是不務正業,但是她還是頂著壓力堅持下來了,她坦言,雖然這份工作很辛苦,但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孩子們留下一些童年的精彩瞬間,很有意義。(記者?王雯?實習生?但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