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斗毆、偷盜……不管是群眾糾紛問題,還是治安問題,八橋鎮逸景社區居民的腦海里已經形成了“有事就找治安調解巡邏服務隊”的意識,因為這支服務隊能第一時間為居民解決大小事情,被群眾稱贊為“社區110”。
今年年初,八橋鎮逸景社區在開展“入戶走訪聽民生”活動中,一些居民反映小區物業管理人手緊缺,一直跟不上治安,于是想在原先物管巡邏隊的基礎上,再組建一支居民巡邏隊,希望以此改善社區治安狀況。逸景社區負責人說:“我們這里屬于公租房社區,社區人員流動性強,人員結構復雜,物業管理服務質量也參差不齊,經常會有小偷小摸的事件發生。如何降低小區案件的發案率,群防群治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據了解,八橋鎮逸景社區用了大半年時間進行宣傳和籌備,今年6月份,一支由居民黨員、網格員、熱心群眾組成的治安調解巡邏隊正式上崗了。這支隊伍一共有30名志愿者,平均年齡在55歲至65歲之間,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巡視并查問小區附近的可疑人員,分時段在案件高發地段加強巡邏,對犯罪分子起到震懾作用,有效排除各種安全隱患。
56歲的劉海利是巡邏隊的一名小組長,她告訴記者,因為自家的摩托車就被盜竊過,至今都沒抓到小偷,為此心頭很不是滋味。所以一聽說社區要組建治安巡邏隊,她第一個報了名。“只有社區治安好了,我們的小家才真正平安!”
據劉海利回憶,有一天下午,她和隊員們在小區巡邏時發現有兩名陌生男子在各個居民樓前來回走動,一看就形跡可疑。巡邏隊員們上前盤問,無意中發現了男子背包中的T型十字刀和扳手,隊員們估摸著又是來偷摩托車的。隨后,他們立即向社區反映,并及時通知了附近派出所民警,將兩名男子帶回了派出所。小區居民金永梅說:“每次看到巡邏隊員在各個居民樓及樓道里巡視,心中就特別有安全感。正是有他們這種一絲不茍、默默無聞為居民‘看家護院’的精神,才遏制了好多偷盜事件的發生。”
據介紹,八橋鎮逸景社區治安調解巡邏服務隊還有一張時間表,隊員們嚴格按照“上班”時間進行打卡。隊員們分成了5個小組,每個小組6名成員,?每天3次對管轄區域進行輪班巡邏,每次巡邏時間不超過1小時。他們走小區、進樓棟摸底排查,如有發現社情、民情、可疑行為和違法犯罪等各種線索,便及時向社區和派出所反映,積極參與協調一般民事糾紛,制止、預防一般民轉刑案件的發生。此外,巡邏隊在社區的各條主干道、樓道及周邊店鋪大力開展宣傳,提醒住戶鎖好車輛、關好門窗、做好防火防盜等防范措施。
八橋鎮逸景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支治安調解巡邏服務隊在社區治安管理方面的確起到了作用,在巡邏隊和各方努力下,小區內部入室盜竊、電動車被盜、車玻璃窗被砸等案件的發案率大幅度降低,與去年相比,同比下降了37.3%。
對此,居民群眾贊嘆說:“有了這支隊伍,社區就像多了一盞‘平安燈’,大家心里踏實多了!”(記者?高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