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記者從大渡口區農業農村委員會了解到,大渡口區漁民已全部實現轉產轉業,其中不少人屬于主動上岸自然轉產。
?
據了解,長江流域現有各類漁船16萬多艘,專業捕撈漁民30余萬人,而長江天然魚類捕撈年產量不足10?萬噸,捕撈強度已超過長江生物資源可承受的范圍。為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長江大保護的戰略決策,農業農村部決定在已經實行對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捕的基礎上,從明年開始在長江流域實施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漁船是漁民的棲身之所、謀生之地,要實施禁漁,那么幫助漁民實現轉產轉業是前提條件。”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今年9月12日,區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大渡口區漁業船舶退捕轉產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大渡口府辦發〔2019〕81號),根據《實施方案》要求,2019年9月16日、9月17日、全區各漁船主在各鎮街提交了漁業船舶和漁船員注銷申請;10月9日,區農業農村委組織各漁船主簽訂了退捕轉產協議;10月15日,各漁船主把漁船及輔助船、網具等拉到轄區羅宗子碼頭進行集中切割銷毀;截至11月初,全區25艘漁船、15艘輔助船及網具全部銷毀完畢。
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幫助漁民轉產轉業時,一方面幫助部分漁民轉向漁業資源監測、生態捕撈、增殖放流、水產養殖等相關職業;另一方面加強轉產轉業人員就業技術培訓,多方面拓寬漁民們的就業渠道,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就業崗位。(記者 陳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