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提供就業服務 促進失業居民再就業
????“小楊,多虧了你們之前舉辦的就業幫扶宣傳活動,我現在一個月可以賺三千多塊錢……”一位大姐拉著春暉路街道工作人員開心地說。原來,說話的人叫陳蘭秀,今年47歲。陳蘭秀以前在工廠上班,工廠倒閉后,她便在家待業。
????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7月,街道舉辦了就業幫扶宣傳活動,陳蘭秀在這次宣傳活動中了解到月嫂這個行業后,認為自己符合相關條件想從事月嫂這個行業。于是,陳蘭秀找到社區,希望社區能夠幫助她就近找一份工作,方便照顧家人。
????在春暉路街道,像陳蘭秀這樣的失業人員不算少數。為了幫助這些失業人員再就業,春暉路街道加大職工技能培訓力度,聯系相關有資質的培訓機構,結合企業的用工需求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培訓意愿,有針對性地組織失業人員、殘疾人員開展就業培訓,以此來提高困難群眾的就業競爭能力。
????“街道不僅幫我們免費培訓、找工作,還在面試之前給我們提供上門指導,真的是太感謝了。我是一個大齡失業人員,沒有什么技能。自從我通過了家政培訓后,成了一名月嫂,現在工作找到了,還能照顧家人。”陳蘭秀笑得合不攏嘴。
????據工作人員介紹,為了建立完整的就業困難人員基礎管理信息庫,動態掌握就業困難人員基礎信息,及時掌握企業用工信息,精準提供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和創業扶持。每次培訓前,社區工作人員都會對居民進行就業意愿摸底調查,了解居民的就業意愿、工資期望等情況。
????然后將這些信息錄入就業資源庫;緊接著街道會精準對接就業困難人員和用人單位,工作人員也會根據就業困難人員技能水平向相關用人單位積極推薦。同時,也可根據用人單位需要,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制作求職簡歷,組織召開社區招聘會,組織就業困難人員上門面試等幫扶措施,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克服陌生感,提高對接成功率。
????2018年來,春暉路街道發布招聘信息500余條,提供就業培訓300余次,精準幫扶130余人再就業,提供就業崗位1500余個。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服務群眾“到位”
????在春暉路街道,說起‘智慧云服務平臺’,老百姓都不陌生,但凡使用過的人都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近日,家住松青路社區的陳淑桂對記者說,去年,自己就是在“大渡口黨建云服務”微信公眾號上,便捷地給自己以及其他居民解決了一件煩心事。
????事情經過是怎樣的?去年10月,社區收到居民的反映:金色世紀小區附近人行道路面長期停放大量社會車輛,個別商戶還將人行道路分段設為自己的私人場地,將車停放在人行橫道上,造成地磚松動、毀壞,給過往行人帶來極大的不便,且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社區到現場了解情況后,立即將居民反映的問題錄入到智慧云平臺。街道相關負責人瀏覽平臺時發現該問題后,便立即帶領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實地察看。針對這一情況,街道先后通過區人大主任接訪日活動以及街道黨建聯席會議等方式多次聯系相關部門,商討后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方案。
????幾日后,區城市管理局開始對人行道安裝防護樁,引導人行道上亂停亂放的車輛全部駛離,并完成了對人行道路受損進行更換、維修,確保了居民出行安全,看著平整的人行道,居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于是,智慧云服務平臺成為了居民和社區工作聯動的紐帶,既有效地服務了群眾,又推動了社區治理工作。
????據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方便轄區居民發現問題后通過智慧云服務平臺反映、了解小區公共設施情況和損壞保修,社區在轄區范圍內共設了六十多個二維碼,如小區大門、圍墻、路燈等,居民可以掃描任一設施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以及對該設施保修和直接向社區反映問題。
????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智慧云服務平臺改變了原來基層多個系統間信息數據條塊分割的“信息孤島”現象,社區通過智慧云服務平臺將轄區內互不隸屬、層級不同、領域多元的部門、單位、居民等組織資源連接起來,實現了社區與部門、單位、居民的工作聯動促進,有力提升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截至目前,春暉路街道通過社區黨建智慧云服務平臺辦理居民反映問題330件次。除了借助平臺排查安全隱患外,各社區還通過召開民情分析會、黨建形勢分析調度會、黨建聯席會等形式收集社情民意,分析研判風險點,協調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我與居民交朋友 居民有事把我找
????2017年,春暉路街道在轄區創新型開展了開展“我與居民交朋友”主題活動,讓社區工作者走出辦公室,到群眾中走一走、坐一坐、聊一聊。其核心任務是解決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對居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包括衛生整治、違法建筑整治、就業幫扶等,春暉路街道堅持一項一項地整改、一項一項地落實,幫助居民排憂解難。
????在柏華社區,工作人員周婧媛在“交朋友”過程中認識了居民羅麗。“當我們初次到羅麗家探訪時,她有點不自信甚至怕生,似乎有很多煩惱。”周婧媛說,她了解到,羅麗失業在家,并很想擁有一份離家較近的工作,既能照顧家庭也能為家庭分擔經濟負擔。為此周婧媛在一次又一次的上門“交朋友”的過程中,認真傾聽羅麗的煩惱,并適當地給出安慰,幫她恢復自信,正確向上面對工作的挫折。同時,社區結合羅麗的求職意愿和實際情況,聯系到了小區物業隊,為她提供了面試和工作的機會。現在的羅麗已經是一位優秀的物管收費員。
????在“交朋友”過程中,居民反映的問題,具備條件、能立即辦理的,當場辦理。對一些重大事項,要通過每月至少1次的多方聯席會議,整合力量,明確牽頭單位,跟蹤督辦辦理,確保居民要求辦理的事項事事有著落。春暉路街道負責人說,“只有做到件件抓落實,事事有回音,確保讓居民得到實惠,才能真正在取信于民的同時,用真情打動居民的心。”
????據介紹,從2017年到2019年,春暉路街道每年通過“交朋友”全員走訪近十萬人次,在“交朋友”過程中,收集民生需求近千條,解決民生問題近兩千余件,切實掌握了社情民意和基層實情,又及時解決了居民日常生活的民生難事,真正架起了民情民意連心橋,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334個門庭長 操心群眾煩心事
????如今的城市,高樓林立。雖然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是少了以前街坊鄰里那種親如一家的溫情。然而,在春暉路街道各個社區,卻有各種各樣溫暖的故事,鄰里間的溫情在居民心中蕩漾。
????2012年,時年40歲的周女士搬進了古渡春色小區的新家。“住了這么多年的爛房子,能被安置在這么好的小區,我很滿意。”周女士說,但當她真正住進來后,就開始感到不滿。“天還沒亮,對面住戶陽臺上的雞就在叫了;樓上的麻將館通宵營業,小孩根本沒法睡覺;小區里到處是垃圾,臭烘烘的……”據了解,古渡春色是我區最大的安置房小區之一,“社區攤子太大,居民構成又太復雜,導致矛盾層出不窮,很多事我們居委會想管但卻無從下手。”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門庭是居民走出家門的第一個公共空間,“門庭居民自治”就是以每個樓棟的單元為基本單位,居民們通過選舉,每棟樓產生“一正兩副”三名門庭長,開展入戶、調解、組織活動、助人等工作。為確保安置居民和諧相處,古渡社區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提出打造“社區居民睦鄰中心”的運行理念。11棟居民“一戶一票”選舉出了自己的當家人“門庭長”。社區工作在這些“門庭長”的參與和介入下得以有效開展。
????古超英是古渡社區居民公開投票選出來的一名門庭長。被居民選為門庭長后,每天都奔波忙碌在小區住戶中,誰家有個小矛盾了,她第一時間趕去調解;小區設施老舊,居民意見大,古超英及時將意見統一收集反饋給物業公司和社區;天氣好的日子,古超英組織住戶們在小區中庭搞點小活動,大家其樂融融,鄰里關系非常融洽。和古超英同住一棟樓的曹婆婆說:“小古是我們的門庭長,更像是我們的大家長。”雖然自己的頭銜帶個“長”字,但這些門庭長并沒有工資。
????街道社區為了抓好門庭長隊伍建設,每一季度都要開展1-3次培訓。“每次培訓都是滿滿的干貨,街道社區為我們搭建好平臺,在大后方全力支持我們工作。我們每次將問題反饋給街道社區,街道社區都第一時間幫助解決,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古超英告訴記者,門庭長隊伍的快速壯大,離不開街道社區的全力支持和正確引導,搭好“戲臺子”,才能“唱好戲”。
????據悉,春暉路街道把轄區內古渡社區作為試點單位,開展首個“門庭居民自治”管理探索工作,將社區自治組織向轄區內樓棟、單元、院落等居民起居地延伸,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目前,該項工作在街道各社區已全面鋪開,實現了9個社區全覆蓋,門庭成員現已達到334名。
????(記者 王玲美 方琪/文 龍在全 唐明 解國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