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辦一個,感動一家,宣傳一片!”今年5月16日,在大渡口區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動員暨工作部署會上,區醫療保障局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
????彼時,距區醫療保障局正式掛牌不到3個月。新組建的區醫療保障局班子成員,克服人手少、業務新、壓力大等困難,邊學邊干,在原日常工作平穩有序推進的同時,扎實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等各項重點工作。
????兩個月后,區醫療保障局宣布,我區首批通過評定的81名重度失能人員,從8月1日起開始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長期癱瘓在床,嚴重失語,已失能42個月的81歲蔣爺爺,在得知自己可以享受護理補助時,激動得熱淚盈眶,其家人也是十分感動,逢人便宣傳……
????其實,不僅醫療保障局——
????自今年3月全區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以來,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深化機構改革的積極效果逐步顯現。短短半年時間,我區機構改革不僅完成了“物理重組”,而且還通過業務融合和職能優化,產生出一系列“化學反應”。
????上下貫通 優化協同
????黨委機構精簡23.52%,政府部門精簡9.38%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和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對深化機構改革部署后,我區緊密鑼鼓拉開了機構改革全面啟動實施的大幕。
????如何蹄疾步穩、緊湊有序地推進改革?區委及時成立了機構改革協調小組,對全區深化機構改革進行總體設計、統籌謀劃,指導協調、督促落實,確保機構改革順利推進。
????今年2月20日,全區機構改革動員部署會召開。2月21日,區科學技術局、區生態環境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區交通局、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區商務委員會、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區應急管理局、區醫療保障局、區招商投資促進局、區人民防空辦公室、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集中掛牌,新組建、更名的黨政機構迅速進入“新角色”開展工作。
????直至3月,全區機構職能和人員轉隸基本到位,全區需重新制作“三定”規定的21個部門和調整“三定”規定的19個部門全部制定印發,我區機構改革任務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如期順利完成。
????此次黨政機構改革后,我區設置黨委機構13個(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2個),與改革前相比減少4個,精簡23.52%;政府工作部門29個,與改革前相比減少3個,精簡9.38%;核定區級領導職數162名,與改革前相比減少27個,精簡14.29%。
????在機構改革中,我區堅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貫穿改革始終,立足區情實際,對標對表,精準研判,上下貫通,優化協同,嚴格落實“規定動作”,探索創新“自選動作”,優化配置編制資源,有效調動了工作積極性,激發了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嚴格落實“規定動作”方面,我區在市委規定的機構限額內與中央有關改革要求逐一對表,與市級機構改革有效銜接,明確區級黨政主要機構的設置,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其中,新組建或重新組建了區住房城鄉建委、區農業農村委、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應急局、區醫療保障局等部門。同時結合實際,加大機構職能整合歸并力度,比如,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并入區城市管理局,不再保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原區經濟發展協作辦公室并入區政府辦公室,不再保留區政府派出機構區經濟發展協作辦公室。
????在探索創新“自選動作”方面,緊扣大渡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區委、區政府工作重心,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堅持問題導向,補足體制短板,凸顯地方特點,在機構限額內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比如,將區經信委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化推進職責,區發展改革委的社會公共信息資源整合與應用、智慧城市建設職責等整合,組建區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將區行管辦的職責,以及相關部門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政府職能轉變職責整合,組建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作為政府工作部門,不再保留區政府派出機構區行管辦。
????直擊痛點 破解難點
????從“物理重組”到催生良性“化學反應”
????5天!成功通過竣工聯合驗收備案!8月19日,金科·集美陽光取得重慶市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登記證,本次備案登記僅用時5個工作日,比審批要求時間減少7天。提及此事,項目負責人豎起拇指,嘖嘖稱贊,“快!真快!”
????這一切得益于機構改革后,業務融合、職能優化發生的“化學反應”。
????去行政部門辦事最怕啥?一怕拖沓,二怕折騰。本次機構改革,直擊熱點、難點、痛點,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職能相近的部門、業務范圍趨同的事項集中到一起,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這樣,既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多頭管理,又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從“物理重組”到催生良性“化學反應”,化“難”為“易”,變“痛”為“通”。
????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組建以來,改變了基層政府行政審批、行政服務多頭管理的局面,全面提升了“全渝通辦”服務水平和“一窗通辦”服務實效。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設立企業開辦綜合受理窗口,企業開辦時限壓減至3個工作日以內。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和自助服務區,啟用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督促相關部門在運用重慶市政務服務系統時杜絕出現超時辦理、“秒辦”等問題,按時辦結率99.9%。
????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還開通了“綠色通道”,設立“重點項目受理窗口”,提高重點項目審批服務工作效率。海康威視在建設手續辦理過程中,建橋公司派專人跟進審批環節,在“重點項目受理窗口”指導下,優化審批流程,卡準時間節點,實行建設手續“串、并聯”結合報批,一個月內辦結項目開工各項手續,將項目開工時間提前5-7個月。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將原有國土分局和原區規劃分局職責、機構、人員、編制整體合并劃入,并整合區發展改革部門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區農業部門的水資源、草原、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等。聯動調整土地管理、城鄉規劃等體制,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建立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空間規劃體系,推動實現城市功能布局“一張圖推進”。
????區市場監管局組建后,打破過去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局分離”,分環節、分領域的監管體制,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能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實現“多證合一”和部門間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實現企業開辦線上“一網通辦”“最多只跑一次”等。下一步,區市場監管局將設立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整合工商、質檢、食藥三個板塊的執法力量,計劃在村(社區)設立市場監管聯絡點93個,進一步理順執法層級,規范執法事項,加強執法監管,健全執法協作機制。
????惠民紅利 持續釋放
????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加大調整和優化力度
????一場專場招聘會,找到一份滿意工作。近日,在我區舉行的退役軍人就業服務專場招聘會上,去年退役的鄧建被一家企業錄用。鄧建很開心自己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真是沒想到,這么快就在找到工作了。”
????據了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組建以來,積極整合資源,充分拓展安置渠道,截至6月,去年秋冬兩季退役士兵安置率達97%。同時,延伸就業服務,全面開展退役軍人安置服務,組織39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參加免費技能培訓,建立定向就業渠道5個,已舉辦專場招聘會2場,成功再就業100余人次。
????目前,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已如期如數完成信息采集和光榮牌懸掛。截至4月底,共采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9998條,審核通過9981條,達99.83%,通過率排名全市前列。前不久,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還精心組織100名重點優撫對象,到市革命傷殘軍人康復醫院短期療養,受到大家的好評。
????本次機構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圍繞衛生健康、退役軍人事務、教育文化等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加大調整和優化力度,做到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持續釋放改革潛力和惠民“紅利”,讓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新組建的區醫療保障局,便是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職責;區發展改革委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區民政局的醫療救助和區衛健委的藥品、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等職責進行整合,旨在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
????“醫療保障工作對于局領導班子來說,是全新的工作,必須從頭開始。”區醫療保障局負責人表示,該局組建后,便接到兩項試點工作: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
????在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中,新組建的區醫療保障局班子成員,克服人手少、業務新、壓力大等困難,邊學邊干,從宣傳動員到前期培訓,從專家評審到社會公示,從確定商保公司到評定護理機構……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8月1日起,我區首批通過評定的81名重度失能人員開始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機構改革后的區司法局,緊緊圍繞“一個統籌(依法治區統籌)、四大職能(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刑事執行、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布局,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在服務民生方面,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窗口”作用,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僅上半年,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共接待群眾法律咨詢829人次,12348熱線咨詢519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2件,有效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機構改革是整體的系統優化,需要一個不斷深化、不斷完善、不斷催生‘化學反應’的過程。”區編辦表示,將持續發力,在高質量做好機構改革“后半篇文章”上狠下功夫。
????(記者 李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