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山村街道,干凈整潔的道路,擺放整齊的分類垃圾箱,河邊堆場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氣,復綠后的生機勃勃……
????推進垃圾分類全民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落實“河長制”,確保環保污染問題得到整治……為了讓居民享受美好的生活環境,街道加強服務意識,履行環保職責,發現問題立即整治,讓居民們對街道環保工作真正感到滿意。
????打好“保護拳”河邊堆場整治見成效
????7月17日,記者跟隨新山村街道規建環保辦相關工作人員,驅車前往長江光冶社區段,查看河邊堆場的整治情況。
????來到河邊堆場,眼前是一片茂盛生長的格桑花田,在陽光的照耀下,肆意地伸展著枝葉,有的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出了花朵,星星點點,煞是好看。在河邊堆場推平工作完成后,街道河長辦相關工作人員在場地上鋪上了一層防止塵土飛揚的濾網,并灑下了格桑花的種子。如今,格桑花正茁壯成長,不久之后就會大面積地綻放花朵。“到時候花開了,這片河灘怕是要吸引好多人來拍照哦,就變成新的網紅打卡地了。”住在附近的居民紛紛說道。
????從“臟、亂、差”的河邊堆場到即將開滿花朵的“網紅地”,河邊堆場的華麗變身,得益于新山村街道落實“河長制”相關工作,積極響應長江沿岸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的號召,切實開展好各級河長“巡河”工作,落實責任到位,真正確保將保護母親河的工作做實,而不僅僅喊喊口號而已。
????沿線砂石廠關停后,從今年六月份起,街道河長辦多次與重慶渝富集團公司、區環境生態局、新港碼頭及堆場企業協調,并共同協商整治方案。從拆除違章搭建建筑、清理機器設備、清理垃圾,到將堆場場地進行推平、修復,再到復綠工作的開展,整治初見成效。
????雖然新山村街道只負責僅僅600米的河段保護,但是“河長”定時巡查、堆場持續整治、水質監測、污染源監測等工作,一絲一毫不敢松懈。據悉,下一步街道將加大巡查力度,確保整改取得真正成效,確保該片區生態建設邁上新臺階。
????打好“鞏固拳”垃圾分類進入新階段
????曹靜是新山村街道的一名居民。7月16日一大早,她收集好家里的易腐垃圾,仔細地打包,然后她拿出一張二維碼,貼在了垃圾袋的外面。提著貼著二維碼、打包好的垃圾袋,她快步走向家樓下的綠色垃圾桶,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曹靜一邊將手中的垃圾投放到專門的垃圾箱里,一邊告訴記者:“貼了二維碼的易腐垃圾袋,會有專人檢查里面的垃圾是否分類正確。如果是正確的,我就有積分入賬。”
????在新山村街道,現在已經有一百多戶家庭,擁有了自己的“專屬二維碼”。在這一百多戶家庭中,有黨員、有志愿者、有骨干居民代表,他們通過關注“大渡口區城市管理局”的公眾號,進行注冊、認證來申請二維碼。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實現了垃圾“可追蹤”。投放正確的,通過掃描二維碼給予積分獎勵;投放不正確的,也是通過二維碼,給居民進行反饋。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街道高度重視,出臺了《新山村街道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及《新山村街道全面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責任分工,進一步推進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城市綜合管理責任壓實到“最后一米”,落實到“最后一人”。
????如今,在新山村街道,共有278個易腐垃圾桶、75個有害垃圾桶以及278個其他垃圾桶。居民的生活也圍繞著這些五彩的垃圾桶變得更多彩起來。
????新山村街道副主任熊剛介紹道,街道將繼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普及二維碼,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到掃碼的活動中來,體驗不一樣的垃圾分類。
????打好“宣傳拳”確保宣傳無死角
????2019年,新山村街道已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單4000份,大氣污染防治宣傳單500份,噪音污染防治宣傳單300份,牽掛垃圾分類橫幅41條,張貼公告300份,在轄區營造了濃厚的環境保護宣傳氛圍。
????利用“四·二二”世界地球日、“六·五”世界環境日、全民動手日活動,街道在轄區內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引導居民環保低碳、綠色出行,引導居民垃圾分類,讓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環境保護工作,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宣傳從來不拘泥于形式,而是看重是否達到了良好的效果。4月20日,25名志愿者,頂著炎炎烈日,對轄區內的長江河道進行清理。江水退潮后,有報廢的漁船擱淺在河岸,還有膠皮、塑料等垃圾也裸露在河灘上。志愿者們將無法直接清理的垃圾進行切割、轉運。經過志愿者們的忙碌,河灘漸漸變得整潔干凈。附近的居民看到志愿者的行動,都受到了感染,自愿加入到清理垃圾的行動中來。這無形中也是一種宣傳,志愿者們的所作所為就是最好的“宣傳片”。
????除了在轄區人流密集的地方設點,發放宣傳資料,進行現場的講解,街道還開展了知識競賽,提高居民參與環保工作的積極性,普及環保知識,以賽促學,讓居民充分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充分利用院壩會、工作例會,加強對環保,特別是護河工作的宣傳,著力提高居民及企業的環保意識,努力引導居民關心、支持、參與、監督街道開展的一系列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記者 張涵菓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