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涵菓 圖/文)“奶奶,我來給你講講這垃圾分類吧!”7月11日,記者來到建勝鎮新雨社區,看到幾名頭戴黃色帽子的志愿者,正在發放有關于垃圾分類的資料手冊。而與一般志愿者不同的是,這些志愿者都是放暑假的學生。
?
隨著假期的來臨,在建勝鎮各個村、社區,孩子們除了完成課業,還能參加活動,在全天候開放的圖書室里看書、學習,結交同齡的伙伴,同時,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
安全相伴?平安假期不可少
“下面,我們邀請一位小朋友上臺來給我們今天學習的安全警示標志和對應的含義連線,檢查一下大家學習的效果。”“老師,我來,我來!”……在建勝鎮回龍橋社區的多功能廳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用整整四十分鐘的時間,學習了常見的安全警示標志。安全教育課堂上,老師用生動的教學形式,把安全知識穿插在趣味游戲中,讓孩子們將安全警示標志牢記在心。“嘀嘀嘀,嘀嘀嘀,紅燈停,綠燈行,交通標志要看清;嘀嘀嘀,嘀嘀嘀,看見限速標志,提醒車輛不能快……”今年8歲的唐子健小朋友上完課后,自己還在默默復習。他認真地告訴記者:“今天老師告訴我們了,走在路上,不僅行車要規范,行人也要守規矩。我有時會提前幾秒鐘過馬路,從今以后我一定會等綠燈亮起來再走。”
暑期來臨,很多孩子離開學校的管理,會獨自出行,或者與其他孩子結伴。沒有了成年人的陪伴,孩子們的安全問題成了家長們擔心的大事。“我們家長每天要上班,家中老人也不在這邊,孩子一放假就是一個人,安全常常是我們擔心的頭等大事,每天都要定時打幾個電話回去,生怕他一個人在家發生什么安全事故。”家長告訴記者,社區將安全教育穿插在暑期活動中,他們能明顯感覺到孩子的安全意識提高了,有時看到家長有錯誤的行為,孩子都會用安全教育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加以糾正。
“每到暑假,新聞里總會有些揪心的新聞傳來,孩子獨自下河游泳、和其他孩子一起去危險的地方、橫穿馬路不看車等等,讓我們意識到,暑期活動不僅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還要加強安全教育,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平安的快樂時光。”社區工作人員說道。
據了解,6月以來,建勝鎮已組織開展以“交通安全”、“用電安全”、“防溺水”等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有講座、演練、警示片觀影會等,讓安全相伴孩子們的暑期時光。
閱讀相伴?村社開放圖書室
建勝鎮四勝村的圖書室在暑假全天開放,每天都有孩子進進出出,三五結伴地來圖書室里讀書、寫作業。這已經成為居民口中,四勝村為居民和轄區放假的學生們提供的一個“大福利”。
“我之前看的那本《十萬個為什么》里知識真豐富!”“你知道嗎?《木偶奇遇記》可好看了,等我看完了你也借上看看!”每天社區圖書室一開門,孩子們就三五成群地來到圖書室,看書、寫作業,低聲討論各自的閱讀體會。
放假以來,圖書室里孩子也多了起來。這里有豐富的書籍、整潔的環境,供孩子們閱讀或者自習。孩子們讀書時都很有規矩,不大聲喧嘩,也不會把圖書室弄亂,看完的書都原樣放回書架上。
“我負責每天開社區圖書室的門。”社區工作人員汪渝說,一般來說早上村委會辦公室開門以后,她就上樓開圖書室的門。自從孩子們知道圖書室全天開放以后,基本上每天一開門就有四五個孩子來看書。
“我剛看完《長襪子皮皮》這本書,我覺得長襪子皮皮是一個十分與眾不同的小姑娘,她動手能力強,有愛心,是個很可愛的孩子,我愿意和她成為好朋友。”剛上四年級的學生任菲說,她和其他的同伴會在每次閱讀完以后,把閱讀筆記寫在一個本子上,拿到圖書室來和大家交流。
建勝鎮共有六個村、四個社區,孩子們放暑假后,所有村、社區的圖書室變為全天候開放,不管是工作日還是周末,只要有工作人員值班,都會開放圖書室供孩子們使用。
美德相伴?志愿者隊伍來了“新人”
“建勝168”是建勝鎮志愿者隊伍的總稱。在這支志愿者隊伍中,還有很多學生志愿者的身影。上學期間由于課業繁忙,學校時間排不過來,他們常常會錯過很多志愿活動,但是一到放假時間,他們的身影就活躍在各個志愿活動中,這些年輕的面孔,仿佛為志愿者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
年齡小點的孩子,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四處奔走,發放宣傳資料,在義務勞動中,負責好自己的打掃范圍,加入到慰問活動中,陪獨居老人聊天……
李陳騏是建勝鎮新雨社區的居民,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當記者來到社區見到李陳騏時,她正在認真地給社區里的老人傳遞垃圾分類的知識:“奶奶,垃圾分類其實不困難,我們可以首先從垃圾干濕分離做起,只要開始行動起來,堅持下去,就是為保護環境出了一份力。”李陳騏說完,還給居民遞上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宣傳手冊,“這本手冊里的內容很全面,您可以拿回家慢慢看。”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次參加假期志愿活動,李陳騏都很積極,不管是社區的工作人員還是社區的其他居民,都很喜歡這個活潑可愛懂事的“小小志愿者”。很多學生志愿者在加入志愿行動時,同時也帶動了自己的家長也一起行動起來,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志愿服務的情況在建勝鎮十分常見。“和孩子一起參加志愿服務,既培養了親子感情,也提高了自己和孩子的社會責任感,一舉兩得。希望社區多多開展志愿活動。”一位家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