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蘭清)她名叫王靜霞,今年43歲,是重慶市大渡口區固體廢棄物運輸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工,同時也是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新藝亂針繡”大渡口區的傳承人。她是一名環衛工作者也是一名“繡娘”,作為非遺傳承人,她的作品被人爭相收藏。
????7月2日,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非遺工坊內,一位舉止優雅的中年女子,端坐在繡架前,嫻熟地在畫布上飛針走線。繡針在畫布間游走,絲線隨著靈動的手指,時而上下飛舞,時而縱橫交織,宛若行云流水。一幅精美的《山峽紅葉》躍然欲出。
????12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王靜霞參加了大渡口新山村街道組織的亂針繡藝術培訓班,一下子便愛上了這門神奇的藝術,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除了日常的工作生活外,只要一有時間她就“繡”不釋手,全身心投入到亂針繡中,沉浸在千針萬線的繽紛世界。
????后來,王靜霞得到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弟子狄靜的親自指點,技藝更是突飛猛進。其作品往往是剛出爐,便被人爭相收藏,并多次獲得獎項。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王靜霞的作品《朝天門大橋》剛亮相,就被外國友人收購。
????亂針繡創始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創始人為江蘇常州武進人,現代女刺繡工藝家楊守玉。因其繡法自成一格,被詡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傳世八十余年來,亂針繡一直是“藏在深閨人不識”。在過去,亂針繡只是作為政府饋贈的禮品,用于國與國之間的禮物交往,在市場上難覓其蹤。
????不過近年來,為了傳承弘揚珍貴的亂針繡藝術,幫助居民群眾實現就業再就業,2006年大渡口新山村街道創立了“新藝亂針繡繡社”,先后聘請了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弟子楊世華等對街道學員進行培訓。該項特色藝術還代表重慶參加了“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國內外交流宣傳展示,贏得了不錯反響,2011年成功申報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亂針繡不在針法上求變化,而是在線條和光色上求變化。亂針繡最顯著的特點是不拘教條,以情指揮針,以線表達意,情意相融。可以說,每一幅亂針繡都是獨具特色的‘孤品’。同一幅畫,不同的人繡出來的神韻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先后繡了多幅相同題材,其蘊含的意景也不盡相同……”王靜霞說,亂針繡于她而言是一種精神寄托,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上班時,我是環衛工作者;下班時,我是繡娘;學員需要時,我是非遺工坊的老師,我愿意為傳承亂針繡盡一份綿薄之力。”